|
孔子“聖跡圖”是明朝按察史張楷手繪,一度流落東瀛。(中評社 周怡倫攝) |
中評社台北2月25日電(記者 周怡倫)“第一屆魯台文化產業合作交流研討會暨齊魯文化特色作品展”中,“孔子聖跡圖”是最受人曯目的一項文物,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長王大千說,“聖跡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連環畫,是一部形象化、具有完整故事情節、反映孔子生平事蹟的編年史。
王大千解釋,“聖跡圖”最早始於何時已無準確定論,但漢魏和唐宋時期單一地反映孔子畫像的誕生,為“聖跡圖”的醞釀和完成,創造了良好基礎,基本上是目前學界的共識。此後,隨著歷代對孔子及儒學的重視,不同時期的木刻、石刻或彩繪等,成為今日研究孔子及“聖跡圖”的重要史料。
經山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鑒定,這卷“聖跡圖”是明朝正統九年張楷的手繪原本;其後流落到明朝浙江嘉興人周廉夫所有,清朝曾為雲南人谷西河所得,不知何時流落東瀛,幸經有識之士購得,攜回中國大陸,最後回到齊魯之地。
這次中國孔子基金會贈送給台北孔廟的“聖跡圖”是精緻的複製本,但深具文化價值及歷史意義,王大千說,這也代表兩岸共同的中華文化和孔孟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