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民意與兩岸統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28 11:39:22  


  作者﹕ 劉天凱  湖北  銀行主管

  中央對台政策強調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台灣方面很多人主張兩岸是否統一台灣民意說了算。到底台灣民意呈現什麼樣的發展趨向,是不是兩岸統一必須要過台灣民意這一關,我們需要弄清楚。

  一、若非重大因素影響,“不統”的台灣民意不會改變。

  我們沒有必要自欺欺人,我們必須正視台灣人對於兩岸統一的基本民意:現階段支持兩岸統一的人只在四分之一以內,絕大多數主張維持現狀或者台灣獨立,或者說台灣民意基本上是個“不統”民意。

  台灣人的“不統”民意不是現在形成的,自1949年國民黨去台灣以後就這樣。蔣氏父子曾致力於國家統一,他們期待的是““中華民國””光復大陸,由台灣逐鹿中原統一全國。當時的台灣民意看起來絕大多數支持甚至追求統一,如果不設任何前提做民調,估計不主張統一的人在四分之一以內。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做出結論說當時的民意就是“統一”民意呢?其實任何民意都是在一定前提條件下的選擇,離開了選擇條件的設定就沒有所謂的民意。蔣氏父子主政時期,所謂“統一”民意,只是設定在“中華民國”統一中國的前提下,假若當時設定為大陸統一台灣或者“一國兩制”共議統一方式和國名,反對統一的一定是台灣人的主流民意。甚至當時若設定“中華民國”統一中國或者兩岸商定一個互惠的統一方式,大陸人民也不會接受國家統一。所以,其實即使在蔣氏父子統治台灣時期,台灣也沒有兩岸真正的“統一”民意,實質還是“不統”民意。

  有一個歷史事實值得我們注意:將主張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合法化其實是蔣經國去世之前親自定下來的。我們有理由懷疑當時的蔣經國已有長期偏安抗拒統一的心理。

  李登輝主政以後,雖然通過了“國統綱領”,那不是李登輝的想法,李登輝只是出於國民黨內部強大的壓力被迫同意的,李登輝的十二年就是穩步推進“去中國化”的十二年。民進黨執政進一步大張旗鼓“去中國化”。馬英九上台,中國意識並沒有複歸。
  
  台灣人民認同兩岸統一的未來趨勢如何?一般推論,2016年以後,很難在台灣再生成有馬英九一樣或者比馬英九更有使命感的致力於兩岸融合的政治人物,更重要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生代的台灣人的“中國情懷”也會趨於淡漠。因此,總的趨勢看,台灣人的“統一”民意可能更去弱化。
  
  兩岸和平發展,甚至全面深入的經濟文化社會的融合,是否可以消融台灣人的“不統”觀念,使大多數人趨向統一呢?我們的結論是:可能性很小。在中國歷史上,分久必合,但每一次統一都是訴諸武力的結果。在人類歷史上,也很少有一個完整“中央”治理的區域和平的被另一個區域接管的先例。有人把“兩德”的統一歸於此類,其實是一種誤解。東德被西德接管,其實是“冷戰”的結果,東德統治當局已經失去正當性,實質是西德戰勝東德的結果,加上地緣的整體性一起造就了德國的統一。而台灣海峽兩岸不大可能發生類似的情況。除非台灣發生某種重大事件,如遭到外來軍事侵略有生存危機等情事,台灣民意才有可能轉向自願合併到大陸以獲得保護,否則很難想像台灣多數民意會轉向統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