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站在北京,或許可以更好地看世界,”一位海外媒體記者在自己的博客上如此留言。中國兩會,採訪的外國記者超過千名,他們為何而來?“改革”“調整”“轉變”,在海外媒體關於兩會財經熱點的報道中,這類動態詞彙頻頻出現。全世界都在琢磨,擴大內需、新型城鎮化、創新驅動……中國經濟社會未來的這些新變化,對全球究竟意味著什麼?
中國經濟擴內需——新的全球經濟活力
新華社刊文稱,“要堅定不移地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對於中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華爾街日報》給出如下解讀——中國政府決心將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向內需拉動型經濟。
當前,一個全球共識是:發達市場高消費、新興市場高出口,發達國家高負債、新興國家高儲備的舊有世界經濟循環存在嚴重失衡。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供”,外國“求”的模式難以為繼。
兩會傳遞出的政策信息預示著,中國將進一步通過政策引導,大力開拓內需,在自身努力轉變發展模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同時,為世界經濟增長增添新動力,創生更多全球紅利。
中國需求帶動其他國家對華出口,出口拉動這些國家經濟增長,增長又使這些國家產生對中國產品新的需求,中國因而得益並促生更多對外需求……在國際投行高盛的分析中,世界經濟有望形成一種基於“中國需求”的新循環。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中國具備的最有利條件是擁有巨大的內部市場。”而激活這個巨大市場的一把鑰匙,正是兩會熱議的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
中國城鎮化率遠低於發達國家70%的平均水準。據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測算,城鎮人口每增加1000萬,基礎設施投資將增加1萬億元人民幣。而隨之配套的收入分配、社會保險和公共服務體系改革,將刺激內需的強力釋放。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學者白樂明告訴記者,中國城鎮化對全球是重要機遇。“城鎮化會拉動水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給外國高端技術類企業提供更多機會。隨著更多農民進入城鎮,中國的居民消費總量會逐漸提高,內需擴大,又會給銷售產品和服務的外國企業帶來新機遇。”
“新型城鎮化能夠使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得到發展,居民收入增加。二、三線城市的競爭比一線城市要弱,更有利於泰國優勢企業前往投資,比如食品、餐飲、水療等,”泰國開泰研究中心學者帕提瑪分析的中國機遇已經體現在微觀層面。
“如果中國新一屆領導人能推進城鎮化,中國消費能力增長和由此創造的內外部需求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阿根廷“新多數派”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加頗為期待,“中國這樣一個世界大國,正試圖構建一種基於內生的發展平衡,方向無疑是正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