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進道路上的每一個進展”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蘇關係破裂不久後,1964年10月16日,蘇共中央全體會議和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表公報,宣布解除赫魯曉夫的領導職務,由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分別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據時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伍修權回憶,蘇聯駐華大使提前兩天將這一人事變動告知了中方領導人。這種“通氣”,傳達出蘇共新領導人希望改善兩國關係的願望。
蘇聯發表公報當日,中方領導人發出聯名賀電,“熱烈歡迎”勃列日涅夫上任。中方在賀電中表示,“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於偉大的蘇聯、蘇聯共產黨和蘇聯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每一個進展,都是高興的。”
在伍修權看來,“在前進道路上的每一個進展”,隱含著中方對蘇共中央罷黜赫魯曉夫一事的讚賞,但又不便明言。也正是在這封賀電里,消失許久的中蘇兩國“牢不可破的同盟友誼”再度出現。半個月後,毛澤東在審訂致蘇聯十月革命47周年的賀電文稿時,特別加上了一句——“讓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在我們的堅強團結面前發抖吧!”該賀電發出後,中蘇關係一度有所緩和。
但好景不長。上世紀60年代後期,中蘇關係因領土爭端問題再度緊張,賀電的數量也隨之急劇萎縮。尤其是“珍寶島事件”之前的兩年,《人民日報》幾乎沒有刊登過中蘇兩國間的任何賀電。
高建中回憶,關係緊張時期,兩國間私下的磋商和會晤比較頻繁,但賀電往來暫停了。“因為外交試探的諸多信息不適合在正式渠道的電文中表現,領導人更傾向用直接磋商和談判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1969年9月30日,中國國慶期間,收到了久違的蘇聯賀電——這是“珍寶島事件”發生後蘇聯發來的首封電報。
電文中,勃列日涅夫“主張我們兩國關係正常化,主張通過和平的途徑——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各項爭議問題。”而後,中蘇兩國亦如電文所說,通過談判與協商手段緩和了緊張局勢。
1991年,蘇聯解體。此後的中俄賀電中,兩國關係“連上台階”——從1992年的“相互視為友好國家”,到1994年的“建設性夥伴關係”,再到1996年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姜毅指出,1996年中俄面向二十一世紀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確立後,兩國於2001年簽署了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於2008年徹底解決了邊界問題,中俄關係得以掃清障礙。於是,在雙方領導人的共同授意下,賀電中的兩國關係自2011年起被表述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如今,中俄領導人每年幾次通過熱線電話互致祝賀,這已經成為某種習慣了。”高建中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