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認為,但如果就方程式的核項目來看,他們會希望為自己重新製定“核不擴散條約”(NPT)體製的規定,就像過去美國對印度那樣。朝鮮從未在六方會談或與美國的雙邊會談上將印度方式的協約以正式協商立場擺在談判桌上。因為如果正式推出這樣的立場,甚至連中國都會一笑而過。但朝方很清楚如果協商延長,局勢就會不斷動盪。布什政府的事例就具有代表性。雖然在他第一個任期時的立場是不能對話,但到了第二個任期末期,就允許了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Christopher Hill)到平壤進行雙邊談判。
這並不是朝鮮希望的全部。朝鮮擁護者們經常主張的說法是核項目是出自於安保不安。朝鮮即使在冷戰時期也是沒幾個友好國家的孤立小國,在東德和蘇聯崩潰後朋友就更少了,而與北京的“用鮮血凝結起來的友誼”關係也在1992年中國與韓國關係正常化後減弱了。朝鮮擁護者們主張,雖然實際上幾乎沒人會相信美國想要侵略朝鮮,但作為比較偏執的小國家,朝鮮會這樣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文章指出,因為這類主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美國無數次表明了自己不會對朝鮮採取敵對政策的立場。但朝鮮希望的是得到“特殊保障”。在2005年朝鮮和美國的共同宣言裡,布什政府發表聲稱美國不會用核武器和常規武器來攻擊朝鮮。但朝鮮追求的是對金氏家族及其支持勢力的根本的有深度的安全保障。像這樣希望非常個人形態的安全保障的根源在於朝鮮陷入的改革兩難中。也就是說,朝鮮為生存要進行開放,但極度封鎖的國家會在該過程裡產生裂痕,最終導致體製崩潰的兩難。
因此,平壤希望的保障是一邊為實現大妥協(部分)厲行無核化並吸收經濟支援進行較為舒緩的改革,一邊在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時不能放任包含金正恩及其家族在內的金氏政權崩潰。但如果朝鮮的目標真是如此,即使重啟協商也會進入死胡同。美國絕對不會對金正恩進行印度方式的民用核能交易,也沒有哪個美國總統會在人權未得到實際提高的狀況下向平壤的殺人犯約定體製保障。這就意味著尋找解決方案的責任在於韓國。下個月朴槿惠總統訪問華盛頓時,美國的政策製定人們可能會想要聽她對解決朝鮮問題的計劃。奧巴馬政府的對朝政策中90%是與首爾保持密切合作。而且美國的政策是“戰略忍耐”,因此主動權已經移交了韓國,領頭解決問題的責任也在韓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