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5日接受《讀賣新聞》的專訪時,透露了修改憲法的“日程表”。他計劃將修憲分為三步走:在夏季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獲勝,為修改憲法確保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著手推進易於得到廣泛支持的憲法第九十條的修改工作;在行使集體自衛權問題上改變憲法解釋。日本政府內部普遍認為這一設想“比較務實、合理”。今年秋季之後,修改憲法有可能上升為現實性的政治課題。
中國青年報報道,安倍還給出了他執意修憲的理由,強調“憲法制定至今已過去了60多年,內容已不適合當今時代”。他指出,截至去年4月,美國已對憲法進行了6次修改,法國修改了27次,德國修改了58次;而日本卻將憲法作為“永不磨滅的大典”,實屬不正常。
這一解釋聽起來似乎有理,但是為什麼在國際上和日本國內有那麼多的反對聲音,使得若干年來日本修憲之路一直無法走通?修憲內部暗藏什麼玄機?安倍一旦完成修憲,對日本國內和國際社會將會產生什麼影響?帶著這些問題,記者18日採訪了日本問題專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長胡繼平。
日本憲法中的第九條和第九十六條
《日本國憲法》又被成為“和平憲法”,自1947年5月3日起實施。這套憲法是在二戰後盟軍占領時期撰寫的,打算以自由民主的模式取代“大日本帝國”制度。這套憲法自採用以來,沒有什麼大改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它的第九條。
日本憲法第九條(放棄戰爭,戰爭力量及交戰權的否認)規定:一、 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二、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