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7日電/為了規避監管層監管,降低購房成本,一些兩套房以上的購房者開始通過住房抵押申請消費貸款,曲線變身房款。
據華夏時報報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自4月8日國五條實行以來,在嚴厲房貸政策下,利益各方積極疏通。
為了規避監管層監管,降低購房成本,一些兩套房以上的購房者開始通過住房抵押申請消費貸款,曲線變身房款。
監管層三令五申的風險管控在這其中變得次要了。擔保公司出資、中介公司出客戶,而銀行最終批貸。而一旦“過橋”形成,三方聯合致使擔保公司賺過橋費,中介賺中介費,而銀行則是獲得業績。
擔保貓膩
“現在很多客戶都是房貸客戶。在一套房貸款政策執行嚴格,三套房貸款停止發放的情況下,很多二套房客戶都主動找到了我們。”一家擔保公司人士如是告訴記者。而擔保公司也由最原始的“擔保”業務,演變成如今的“墊資”業務,俗稱“過橋”。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以購買二套房為例,在客戶找到我們之後,我們會把其介紹到與我們相熟的銀行,先做“消費性貸款”。其實獲得銀行“消費性貸款”並不難,擔保公司的常用辦法是,200萬元以下的,以“房屋裝修”名義申請貸款,找裝修公司簽訂合同即可;200萬元以上的,則以“藝術品投資”為名,找珠寶公司、典當行應付。而無論是裝修公司還是珠寶家具公司,都是擔保公司找來的殼公司。
而對銀行來說,“消費性貸款”主要審核“用途證明”,一般只需要裝修、教育、婚慶、旅遊、購買家具家飾等消費類用途。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一般商業銀行的貸款期限一般為10年,貸款額度上限500萬。
此時銀行審批通過之後,客戶會拿到銀行出具的“預審批函”。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告訴記者,貸款預審批幫助客戶了解自己的信貸額度,拿到獲批貸款的綠色准行證。
“見到預審批函,我們先打款(依據向銀行申請的貸款額度)給賣方。”上述擔保公司人士說,這就是擔保公司口中的過橋。前述人士告訴記者,擔保公司基本是沒風險,因為擔保公司都要在銀行貸款審批通過後才做過橋貸款。
據記者了解,所謂“過橋”,就是擔保公司先利用自有資金出資給賣方,讓買賣雙方完成過戶,交易結束。而前提是與買方簽訂合同,明確買方須支付墊資期間的費用,月息為貸款總額的4.5%-5.5%,期限多為1個月,並要求提前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