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蘇謝之間的競合關係仍然微妙。儘管這一次蘇貞昌主動邀請謝長廷入會,表面看來蘇謝二人在“中委會”一事上達成了妥協和共識,但客觀來講,蘇謝間長久以來的恩怨不會在短期內消除。僅就“中委會”來講,蘇貞昌對謝長廷前後不一的態度就足以說明二人明爭暗鬥的激烈程度。此番謝長廷入會後,蘇貞昌究竟會給謝長廷怎樣的空間,謝的兩岸政策論述和主張又會否得到蘇貞昌及其他派系的認可,蘇貞昌能否繼續以“中委會”為平台防堵謝長廷,這些都是未知數。
二是“中委會”成型後究竟何去何從仍未可知。“中委會”自去年成立以來至今,並沒有發揮調整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功能,相反卻成為黨內各派系政治鬥爭的又一塊戰場。如今,“中委會”已經齊聚黨內各大派系的代表人物,本應當發揮應有的功能與作用,但蘇貞昌能否真正跨出政策調整的步伐,在一系列重大兩岸政策論述上破舊立新,突破既有框架,凝聚黨內共識是重大挑戰和考驗。
三是“中委會”要想真正放棄“台獨”,得到大陸方面的認可,難度頗高。在去年“中委會”成立之時,蘇貞昌堅持將其定名為“中國事務委員會”,堅持“台獨”立場,這是從根本上否定了這個機構是“民共交流平台”的設想。同時,他還向“獨派”保證“民進黨堅持的理想與基本立場不會改變”。而且蘇貞昌在擬定的《中國事務委員會設置要點》中,並沒有如當初設想那樣對其賦予與中共進行黨際交流的職能,而只是一個政策研究機構。特別是涉及兩岸交流部分也只是為民進黨擬定進行兩岸交流的策略與原則,而不是作為民共兩黨接觸及交流任務的執行機構。以上如果不能夠從根本上扭轉,大陸方面就不可能接受和認同,那麼“中委會”仍然難以成為民共溝通交流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