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地震一周年災區圖片 |
五年來,玉樹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盈江地震、彝良地震,心理援助都被明確納入災後重建計劃。中科院心理所建成了我國最大的災後國民心理健康數據庫,約有54.5萬人次接受心理服務。
“汶川地震時,由於沒有經驗,缺乏係統的管理和組織,心理救援在某種程度上有些無序。”中科院心理所所長傅小蘭說,如今我國災後心理援助已逐漸步入正軌。
但是,由於心理援助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災後心理援助工作也凸顯出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組織管理經驗積累不足、心理援助隊伍專業水平較低。
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心理援助起步較晚。美國1978年出台了《災難援助心理輔導手冊》,心理援助被列入聯邦緊急事務應急預案。新加坡於1994年建立了國家應急行為管理係統,包括為經受災難的人群提供心理服務。日本防災減災法律體係中明確規定心理援助在災後重建中的重要地位。
劉正奎建議進一步完善災後心理援助法規,制定《國家突發事件心理援助應急預案》,建立統一的組織和執行機構,大力推進心理援助專業人才培養並建立專業人才儲備網絡,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保證災後心理援助的有序和高效運行。
應對災難,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更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從汶川到蘆山,五年來一次次災難考驗警示我們,要在這個並不平靜的星球上站穩腳跟,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