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蘭州大學學者:言論自由的濫用已經相當嚴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3 13:11:13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近年來,網絡暴力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它主要表現為語言暴力和敵意行為,其背後所指涉的對象都是基於某一事件或某個人所引發的連串性或暫時性的公共討論。

  鳳凰網看得更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學者的文章稱,隨著微博的廣泛運用,以微博形成的話語暴力和敵意行為成為網絡暴力的重要力量。網絡暴力更多的是發帖(論壇、QQ群),微博暴力則主要是在微博社區裡所進行的網絡圍觀行為,是微博用戶在利用微博傳播信息之時,有意或無意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行為。網絡暴力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等合法權益,給當事人造成心理傷害或精神傷害,必須引起全社會,尤其是網絡監管部門的重視。

  從線下到線上,是什麼導致了網絡特別是微博暴力的發生?是什麼推動了這樣的社會心理的形成?

  美國學者桑斯坦在其著作《網絡共和國》中提出,網絡之中存在著大量群體極化的現象。與這種群體極化相關的表現就是網絡暴力。關於網絡暴力形成的原因,有關專家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入網絡社會的門檻降低,促使網民群體主要以青年為主;二是缺乏公共話語平台,網民的日常情緒得不到發洩。《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3)顯示,網民群體中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43.1%。處於弱勢地位的他們,產生各種仇視社會的心理也就難以避免。

  當代中國網絡群體的組成複雜,用戶的年齡寬泛。當這樣的一個群體在微博社區中存在,並掌握或多或少的話語權與言論表達機會之後,就會把其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情緒移植到線上:或者是不間斷的調侃,或者是進行衝浪式的、一次一次的從熱鬧到冷清、從積極到疲勞的“大眾審判”,以“德”代“法”,滿足了自己口舌的“一時之快”卻傷害了他人。有的甚至幹脆以“約架”的形式,再從線上轉移到線下“一決高下”。

  一般認為,微博暴力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兩種路徑:第一,微博暴力發端於一條特定的微博信息;第二,微博暴力一般起源於某個已經在現實世界中引起不少關注的具體事件。只不過,這樣的線下事實,被線上的“某條微博”點燃之後,在意見領袖或“加V”博主的轉發與評論下,就會形成一個強大的輿論場,從而加大網民公共圍觀的可能。

  在這兩條路徑分別形成“網絡暴力”的輿論場時,受害人的言論會越來越被輿論所淹沒,其所表達的解釋性語言都可能被當做“大眾審判”的呈堂供詞與作案證據。當“多數人的暴政”完成之後,受害人也難以利用法律途徑去追回所受損害的利益補償。其原因在於,微博暴力來得快,去得也快。並且,多數人的責任難以追究,因為很多微博用戶當初也是抱著僥幸心理去“圍觀”,或在情緒感染的前提下做出的微博暴力行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