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年輕人今年遭遇了“史上最難就業季” |
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美國《僑報》5月15日載文《就業難,風物長宜放眼量》,摘要如下:
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就業問題已成為困擾各國政府的頭疼問題。不光歐洲的年輕人無所事事,美國的年輕人飯碗難尋,新興大國中國的年輕人今年也遭遇了“史上最難就業季”。
一邊是招聘季期間,近700萬高校應屆畢業生湧向求職市場,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從歐美國家折回大陸求職的“海歸”們;另一邊是當前中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攻堅期,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部分行業不景氣,企業用人需求減少,條件優越的職位更是稀缺。“僧多粥少”的供需矛盾重挫了就業簽約率,也給即將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下了個馬威。
“就業難”可能觸發的社會悲觀情緒,及其對社會治理基礎可能的消極影響,已經引起高層的警覺。習近平14日調研天津的就業情況,並與畢業生、失業人員、大學生村官代表等座談。這傳遞了高層對就業這個民生大問題的重視,更傳達出了高層解決就業困境的思路——通過發展帶動就業,通過“做大蛋糕”提升經濟這個“就業之本”。
而所謂“做大蛋糕”不是退回到之前搞“GDP崇拜”的發展,是要頂住眼前轉型陣痛實現蛻變的發展。需要警惕的是,部分利益集團以“就業難”為借口要求放緩轉型步伐,再度出現盲目上項目、房地產調控放鬆等亂象。這會把中國已經起步的經濟改革再次斷送,重新步入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推出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的惡性循環,喪失轉型時機。
另一個需要警惕的是,就像經濟糟糕時容易出現貿易壁壘一樣,這個時刻形形色色的就業壁壘也會大幅冒頭。越是在大環境不好時越要注重就業公平問題(公平正義也是本輪改革的基本訴求),營造科學、公平的就業環境。比如,引導企業抵制“簡歷查三代”、“拼爹拼關係”、年齡戶籍性別歧視;完善政府、高校的就業服務與培訓工作,開展“青年就業幫扶”公益項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