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污染是否會導致“痛痛病”?
鎘(Cd)是對水稻污染最嚴重的重金屬。上世紀60年代,日本富山縣出現一種怪病,患者多為更年期婦女,且局限於神通川流域的灌溉地帶, 當地人遷到外地則不發病。臨床上最先表現為腰疼、背疼、膝關節疼,以後遍及全身。疼痛活動時加重,多發生病理性骨折,從而引起身軀縮短,骨骼出現嚴重畸形,嚴重時,一些輕微的活動或咳嗽都可以造成骨折,重者長期臥床,日夜喊痛, 故名“痛痛病”。實驗室檢查有腎小管再吸收功能障礙,尿鈣和尿磷酸鹽排洩增加,血鈣降低等。多數病人有貧血症狀。
開始時本病病因不明,經大量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研究證實,“痛痛病”是由於慢性鎘中毒所引起。“痛痛病”被確定為日本四大公害病之一。
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所專家魯弗斯.錢尼,他表示“痛痛病”現在還不必過於擔心。只有罹患近端腎小管功能障礙多年的病人才會出現“痛痛病”,而且比例較小。在日本,長期大量攝入鎘的人中平均每10萬有300人出現這一病症。如果大米含鎘問題得到較好的管理,就不會有人因攝入鎘而患上“痛痛病”。
鎘的風險究竟有多大?
2011年FAO/WHO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第73次會議對鎘的暫定每月耐受攝入量(PTMI)為25微克/公斤體重,這個安全標準主要基於長期攝入鎘引起腎功能損害風險建立的。它的含義是,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一生中每月總鎘攝入量不超過1500微克,便可認為是安全的。那麼每天吃多少大米是安全的,要視乎大米中鎘的含量和大米食用量而定。
比如說,如果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400克(8兩)鎘含量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這樣的大米是合格的),但實際每月鎘攝入量為30微克/公斤體重,已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PTMI;然而,如果每天只吃150克(3兩)含量為每公斤0.3毫克的(雖然鎘含量超標了),但是每月鎘攝入量為22.5微克/公斤體重,也還沒有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PTMI。
所以,就算大米中鎘超標了,如果不是長期吃得很多,則很可能不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安全規定;反之,長期吃得很多,就會超出安全標準,而且,吃得越多,健康的風險也就越大。
如何預防應對?
政府部門當務之急是在監測基礎上及時公布不合格大米信息,並嚴格對不合格產品的處理;在查清污染源的基礎上,重點做好高鎘污染區大米的管理;對已查清的重點污染農田,開展源頭控制。
對社會大眾,提倡膳食多樣化,尤其是以大米為主食的南方居民,適當增加主食品種以分擔部分風險;另外,保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均衡攝入,降低人體因缺鈣、缺鐵、維生素D缺乏等營養不良狀況對鎘過量攝入的敏感性,減少重金屬鎘過量攝入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