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7日電/昨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飲食品抽驗結果,其中一項結果為44.4%的大米及米製品抽檢產品發現鎘超標。市食藥監局共抽檢18個批次,有8個不合格批次。市食藥監局昨天表示,不便透露被檢出鎘超標大米的品牌。
市場
有鎘大米流入粵餐桌
今年2月27日,南方日報曾刊發題為《湖南問題大米流向廣東餐桌?》的報道,稱廣州市場隨機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結果均顯示鎘超標,屬於不合格產品。
湖南省多家國家糧庫相關人士投訴稱,2009年深圳市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在湖南購買了上萬噸食用大米,經深圳質監部門質量標準檢驗,該批大米質量不合格,重金屬含量超標,質檢部門的意見是不能儲備,只能用於工業用途。但隨著大米市場價格的上升,深糧集團又將這批問題大米向外銷售,流入口糧市場,上了市民餐桌。
南方日報記者經過多月調查發現,該批次問題大米為早籼米,來自中央儲備糧長沙直屬庫、湘潭直屬庫、常德直屬庫、益陽直屬庫以及湖南省糧食局直屬的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等中央直屬庫和地方糧庫。該批次問題大米被發現後,深糧集團只返退了100餘噸湘潭大米,其它的都被降價處理,並沒有用於工業用途。
湖南省政協的一份議案顯示,近年來,湖南省出口(外銷)農產品因有毒有害物質超標,被拒的次數逐漸增多。
今年4月份,南方日報記者曾赴廣東省最大的糧油集散市場——佛山三眼橋市場,抽取了部分品牌大米並送權威部分檢驗,結果顯示重金屬鎘超標的有11個品牌,產地涉及湖南等多個省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