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只要瀏覽一下目前面世的前兩卷就會發現,它們的結構和語言太像一部大型紀錄片的腳本。如果我們把《易中天中華史》看作一部《我們的故事:中國》,那麼整部作品的定位和相關人員的功能就更加清晰:它是一部體現主流史觀的通俗“紀錄片”,路金波相當於製作人,易中天相當於總撰稿。
5月,全世界的暢銷書發動機都開始瘋狂轉動。出版人路金波秘密運作一年多的大項目《易中天中華史》日前終於揭開面紗。在過去一周中,這本易中天寫作的中國通史被炒得烽煙四起,以至於“當代懸疑小說之父”美國暢銷書作家丹.布朗最新作品《地獄》面世的消息也頓失分量。透過各自拼理的“口水戰”中,我隱約看到一場新的文化試驗正在啟動,雖然它是帶“傷”起飛的。
老實說,自5月初易中天在博客上自曝將在未來五至六年(後來延長至八年)陸續推出一部中國通史以來,我對這個項目並無太多興趣。理由很簡單,以常識計,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任何一位學者都無法寫作一部中國通史。直到首發式上劇透其運作方式和後來看到前兩卷成書後,我才慢慢釋疑:它原本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嚴肅通史,而是以“命運和選擇”為篩選標準、以點帶面的通俗歷史讀物。
“這是一部輕鬆好讀、引人入勝、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中華史詩。這是我沒寫過的,別人也沒有寫過。”直率的易中天在首發式上的這段廣告語估計又會引發各種“羨慕嫉妒恨”。不過,哪怕他不是寫作中華通史“第一人”,他目前投入全身心參與打造的《易中天中華史》也的確在進行一次中國當代文化史上的“冒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