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琉球地位的討論,需要正視當地民眾的意願。 |
中評社台北6月3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近來關於琉球地位未定論議題引發討論,日本實際占有及統治琉球的正當性引發議論,此問題的背後,除了必須還原歷史事實、回歸國際法規範、避免大國不當干涉外,也攸關到兩岸對於此一問題的看法與態度,這涉及兩岸在此議題上的實力、擁有的籌碼與著墨的程度,更顯示出對於現有東亞區域發展的佈局和對美日現有構建戰略佈局的一種質疑與挑戰,以及表明對於圍堵中國大陸戰略佈局的一種態度顯現。
日前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在“兩岸共同保釣學術研討會”中表示,琉球歸屬問題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乏人問津,如今因釣魚台衝突而再次受到高度關注。近年之所以出現質疑日本對琉球主權的熱議,主要來自於兩大因素。其一,冀望作為一個新的思路為釣魚台問題解套;其二,中國新海洋戰略與民族主義交錯的產物。以琉球主權問題做為解套釣魚島爭議的思路,他並認為固然在法律上與策略上值得討論,但也應考慮琉球人民的意願。如果要質疑琉球法律地位,最好是由台灣方面,而非大陸學者或官方提出。這一番談話,點出許多問題,也提供我們許多思考的空間。
首先,就歷史的角度來看琉球與固有中國確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並且不乏史料上的記載與諸多歷史之考證,相較起來與日本較無關係上的聯繫,這是客觀歷史的陳述而並非主觀情感的投射;其次,日本國以強權帝國主義的方式,武力與非和平的手段進行琉球的掠奪;再者琉球最後的歸屬都被無情及無理的判給日本實際管領,而當時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則為被犧牲的一方,所付出的代價就是直至現今,琉球都為日本國所統治的領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