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的孩子
經歷了各種折騰後,梁楠被同樣是“雙非”媽媽的朋友許喬蘭稱之“已經瘋了”。“好不容易得來的香港身份,為什麼要放掉?”
明明有不少“雙非”兒童在無法也不必放棄香港身份的情況下,順利獲得內地戶口——儘管,都是某種灰色路徑的結果。梁楠卻非要艱難地尋找“正規路徑”。她一一列舉自己考慮過的方案,幾乎構成一套“雙非孩子內地身份建造指南”。
嘗試遍了,剩下最後一招,是梁楠最不想用,也可能最逼不得已的方案——造一個“隱形的孩子”。
事實上是給多多造一個虛假的內地身份:改年齡,改名字,以及一個非香港出生的“出生證”。這個證的獲得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用關係和錢找醫院開,另一個是找造假證的。
這與許多同樣一籌莫展的“雙非”家長不謀而合。有家長甚至在論壇中討論具體的操作細節,他們形容為“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一旦出生證被查出問題,對策也被想好了——頂多是做一遍親子鑒定,父母是真父母,孩子也是真孩子,“即便查了也沒問題”。
有著良好教育背景的梁楠時常為這個做法感到不安。“我不是為了投機,為什麼要去取巧?”“當初不斷逼自己去香港生,不就是想給孩子一個公正、美好的未來嗎?以後怎麼和孩子解釋這一切呢?”
這個最後的方法,即使能成功為孩子入戶,也不得不時刻面對那個“不存在的老二”的問題。不斷有父母提出後續疑問:一直用內地身份讀書的孩子,未來想重新啟動自己的香港身份申請留學的話——後者豈不是成了履歷完全空白的“文盲”?
是否會被要求為這個“不存在的孩子”繳納計劃生育罰款?
有一天被查出孩子的雙重身份,難道要為其中一個身份開“死亡證明”?那麼,拿什麼來證明唯一的孩子“死了”又“活著”?有人還假想,如果孩子未來被捲入某個案件,需要“不在場證明”時,這個方案恰到好處會讓孩子“被消失”。
雖然這些“問題”並不會被納入香港特區政府應對雙非議題的考量,一位家長卻提出“問題”背後的假想:現存“雙非”兒童近二十萬,假如一半的父母都為其辦理這樣的“第二套身份”,2020年人口普查時中國豈不會因此多出十萬並不存在的“虛擬人口”?
梁楠沒有想更多,她只是記得五歲兒子問到“媽媽,我是香港人嗎”時自己不知如何作答的窘迫。自2008年夫妻二人讓兒子降生香港,到如今決定讓其離港“返鄉”,回到原點——六年就快要過去,他們卻再也“不知道原點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