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育說,兩岸要和平,很少人會有異議。兩岸是否要和平協議,可能就有不少的雜音。兩岸能否簽署和平協議,在何種情況下是致力於尋求和平協議的好時機?爭議性就可能更大了。
張京育說,兩岸協商和訂定和平協議,有八個有利因素:一是兩岸深厚的歷史淵源與地理相鄰性;二是兩岸的文化紐帶;三是兩岸的經貿利益,優勢互補;四是兩岸厚實而正在深化的各種交流活動;五是兩岸均追求和平發展的利益與前景,並要回應兩岸人民的共同需求;六是兩岸近年已簽署十八項協議,特別是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意義深遠,外交休兵與國際空間的諒解亦深具意義;七是兩岸均樂於向世人表達和平共處、和平共利的政策取向;八是世人,特別是亞太地區人民,對和平的渴望。
張京育說,兩岸的當局和各界的有識之士應當把握住這些有利的因素來開啟制度和平的新局。立功,當然是衡量一個政治家成功與否、偉大與否的重要標準。二十一世紀台海兩岸關係長期和平的建構,取決於兩岸政治家是否具有悲天憫人、以天下蒼生為念的道德情操與志業抱負。在政治家身上,我們更希望他們展現廣闊的胸襟多於計算與權謀,正直壓倒權術,心中只有人民,乃至全人類的福祉,而不是個人、黨派或政權的權力與利益。兩岸和平協議的磋商及其執行,將是雙方當局和民間社會要共同承擔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