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次貸危機”前,由於金融創新(分散了風險但是並沒有解決風險),過於充分的流動性和監管能力的缺乏,使得錯置的信貸持續的時間比它本應該持續的時間長得多。與之不同性質的金融創新(所謂的“影子銀行”系統)在中國進展迅速。這在本質上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如果參照美國過去十年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創新會造成貸款和投資持續的錯誤分配。隨著貨幣供應量自2008年以來的持續跳躍增長,資產流動性越來越猖獗。同時,監管部門已經在這個領域努力多年解決問題。換一句話說,中國的系統並不能有效地分配資源。
因此,通過內部債務豁免或者金融會計的小把戲來“神奇挪走”其債務負擔,就好比在沒有解決身體的潛在問題的時候掩蓋癌症的表面症狀。雖然中國政府和金融監管當局的前輩們沒能早日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現在也都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債務逐漸堆積,但是相應比例的償還能力沒有跟上,最終,一定會導致問題的出現。
似乎是問題的本質導致了最大的疑惑。中國國情下發生的問題並不一定是巨大的、令人震驚和充滿恐慌的。這些都有可能被避免。某些評論家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使他們不能跟上節奏。然而,即時重大的問題得到避免,那麼,隨著債務豁免、債務展期、補助、救市的需求不斷增加,逐漸的,經濟增長率就會下降。
另外,最好的情況是,增長率在處理潛在危機的改革逐漸生效的時候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因為系統體制能夠自發查找到最具創造價值的經濟項目,財富也將在再次累積和增長。在這個時候,(市場上)會有贏家也會有輸家。
因此,除了快速容易,但卻只能拖延不可避免(的問題),同時又增加整體成本的“靈丹妙藥”,真正改革的推動力還很足夠實在是值得慶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