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余華首度回應新書質疑:會關注批評但不是現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8 10:00:50  


  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余華新作《第七天》上市以來爭議不斷,評論呈兩極分化狀態,覺得好看的人認為特別好看,覺得不好看的人說這是余華最爛的一部小說。對此余華首度回應爭議說:“會關注批評,但不是現在。”對我來說,這是很久以來最特別的一次閱讀經歷,從中午12點多到晚上7點鐘,一氣兒讀完了這13萬字。 

  據新華網報道,有人說這本書裡面使用了太多新聞,像是微博上的轉發和改編。可你在刷微博的時候看到很多可憐的事情,其實到生活中去,微博上的那些可憐都是高貴的,因為真正悲慘的人不會上微博,只能在悲慘中堅持下去。 

  見過豬跑跟吃過豬肉是很不一樣的兩回事。這本書的封腰上赫然寫著:比《活著》更絕望,比《兄弟》更荒誕。但真正經歷故事的書中的主人公並不荒誕,更多的是事實。有的讀者不相信書中的荒誕,正如底層人不相信上流社會一頓飯能吃掉幾十萬。真相,我們不得不承認。 

  有人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故事很無厘頭——在此時不應該悲傷嗎?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對話?但現實比小說更加荒誕。我恰好是經歷過一些所謂苦難與絕望的人,18歲時曾在勞務市場做過半年,曾一天沒吃飯第二天餓著肚子扛鋼筋;19歲時曾被黑作坊老板騙,身無分文地站在大街上絕望。那種不知道晚上會住在什麼地方,不知道下一頓吃什麼又孤立無援的感覺是恐懼。現在看這些的時候不會有任何笑點,但在彼時彼地的我,並未覺得那有什麼,會快樂,會有幽默感,因為沒有更好地生活過,所以那時候就是最好的。為什麼不快樂? 

  余華說:“《第七天》是我距離現實最近的一次寫作,以後可能不會這麼近了,因為我覺得不會再找到這樣既近又遠的方式。”也許是這樣的逼迫感,給人語言倉促的感覺。在我眼裡這本書是在記錄這個時代的秘史,用荒誕的故事,語言的挑戰性必然會喪失成熟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