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在2003年國資委成立之初,央企有196家,經過不斷兼並重組,截至2012年4月,央企減至117家。央企的經濟效益占據了國企的半壁江山。央企高管職位帶來了優渥的報酬,包括高額年薪和營造“商業帝國”的精神享受。
隨著“由商到官”的通道被打通,集“經濟人”和“政治人”於一身的央企高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從政還是賺錢?
聶輝華等人與楊瑞龍、王元共同撰寫的論文《“准官員”的晉升機制:來自中國央企的證據》給出的答案是前者。對央企高管而言,政治晉升比經濟利益更加重要。
聶輝華分析,央企負責人大多主觀上希望能轉換為實權在握的黨政大員。原因在於,即便他們做到央企“一把手”,行政級別最多是副部級,無法繼續晉升。只有由“准官員”轉變為真正的官員,央企高管才有可能在行政級別上有更高的提升,使其政治生命得以延續,如提拔為中央部委或地方省委省政府負責人(正部級)。因此,央企高管有很強的動力通過提高企業業績獲得政治上的回報。
晉升資本與模式
已經明確了晉升的目標,那麼,如何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本,為晉升鋪平道路,則成為央企“准官員”亟需考慮的問題。
回顧已經“商而優則仕”的央企高管,他們大都生於上世紀60年代,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後上大學、參加工作的,年富力強是他們共同的特征。例如,福建省長、原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蘇樹林生於1962年;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原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川平生於1962年;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艾寶俊、原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1960年出生;吉林省委副書記、原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總經理竺延風1961年出生;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長、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陳肇雄1961年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