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有什麼理由不喜歡“李克強經濟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7-05 00:21:35


 
  那麼金融杠杆化呢?“李克強經濟學”的支持者也認為中國的信貸比(credit ratio)增長的太快了。正如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經濟學家所言,當信貸比超過它的歷史最高水平時,麻煩就會隨之而來。國際清算銀行把信貸“缺口”定義為信貸(占GDP的比例)和它長期趨之間的差異。根據這個定義來和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來看,中國的信貸“缺口”大約是GDP的14%。通過國際清算銀行貨幣與經濟部高級經濟師馬賽厄斯.杜萊曼(Mathias Drehmann)對39個國家的研究來看,信貸“缺口”占GDP比例大於10%就可以被當作對未來來三年里經濟危機的一個可靠預警。而李克強已經注意到這個預警。

  但是每個比例都有兩面:最高和最低。如果信貸增長的速度比GDP高太多,那麼額外的貸款便不能被計入到GDP當中去。因此,理論上講,可以在不大量減少信貸的情況下去縮減信貸。南安普頓大學教授理查德.維爾納(Richard Werner)指出,如果只通過更高的產品價格來提升名義GDP(名義GDP是指按當年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年所生產的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價值),那麼消費信貸(loans for consumption)或者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都會使名義GDP增加。但是現存資產購買貸款(lending for the purchase of existing assets)——譬如土地和房產——並不直接計入到GDP裡面,因為GDP只計算新製造出來的產品。如果李克強是個聰明人,那麼他會在不破壞消費信貸和資本支出的情況下去縮減資產購買貸款。

  在所有有關中國流動性過剩的討論中,有一個簡單的事實極容易被忽視:中國並不是一個入不敷出的國家。中國仍然擁有數量可觀的活期賬戶盈餘(current-account surplus),中國的收入比消費要多——它的供給仍然大於內需。另外,中國的消費價格通脹仍然很低,也就是說,國內和國外的需求合在一起沒有對它的生產資源產生過分的壓力。中國不需要消費的更少,它只需要以其它的方式來進行消費。

  如巴克萊資本的經濟學家所說,“李克強經濟學”會帶來一些短期的陣痛和風險,在接下來三年當中的某個時候,調整資金組合和金融去槓桿化會暫時使季度經濟降低至3%以下。然而從長期看,“李克強經濟學”對中國經濟有利,並且會在接下來的十年幫助中國GDP的增長率維持在6%至8%之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