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4月27日,駐阿美軍第一輕裝甲偵察營下士希恩-格雷迪帶領他的搜爆犬正在執勤。 |
中評社香港7月9日電(記者 黃博寧編譯報道)《韓國時報》發表社論認為,美國已清楚在阿富汗的失敗,因此只求塔利班在其撤軍后等一段“體面的間隔”再宣佈勝利。美國希望以此在國際社會保存顔面,並給在阿富汗犧牲的4000軍人交代。雖然歷史不一定重演,但今天美國的處境與當年在南越驚人相似。全文編譯如下:
歷史不一定會重演:美國在阿富汗的結局也許和當年在越南不一樣。如今的美國打算明年從阿富汗撤軍,而其與塔利班在卡塔爾進行的談判與1973年撤出南越前與南越在巴黎進行的和平談判驚人相似。
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基辛格在1971年與北京的秘密談判簡報中透露,“我們已經決定找個日子從南越撤出,讓客觀現實決定(這個地區)未來的政治前途。但我們需要體面的間隔。貴方得到了我們的保證。”
話放出去了,實際卻不是這麼回事。1971年美國的想法是,撤軍但不承認戰敗。北越可以宣佈勝利,但與美軍撤離要有一段“體面的間隔”。這樣華盛頓就可以把自己從南越盟軍的戰敗中擇出來。
現在,美國和塔利班的和平談判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奧巴馬政府已經意識到在阿富汗的嚴重失敗,但又需要暫時的成功假象去安撫美軍在阿富汗犧牲的4000軍人,在國際上保存顔面。
一切就和當年在越南的情況一樣:一邊打仗,一邊談判。美軍將領和外交官必須宣稱勝利在望。
今年二月,美軍駐阿富汗部隊總司令約翰•艾倫(John Allen)在移交職務時講了他不得不講的話,“受過訓練的阿富汗正規軍隊將平定叛亂,這就是勝利。勝利就是現在這樣,我們不需要謙虛。”但實際上,他很清楚現實情況如何,美國的將軍們並不愚蠢。
主子要甩手,阿富汗慌了,就和當年的越南一樣。當年,南越總統阮文紹預感到美國要棄他而去,披露了1972年美國和北越密約的細節,希望得到美國國會和公眾輿論的支持。可這純粹是幻想。為了拋出這塊燙手山芋,國會和公眾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