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移民法案正在國會的泥沼裡艱難地前行,各方對此的反應十分強烈。作為給予非法移民工人公民身份的交換,共和黨人提出了所謂的“邊境強化(Border Surge)”。即西南邊境地區的巡邏人員增加一倍,同時再建造蜿蜒700英里的防護圍欄。由於兩黨對於所謂的“低技術”移民都有著共同的偏見,這次法案中的一些條款也會讓政府對勞動市場加諸新的控制。譬如,之前參議院通過的法案就規定,雇主須利用美國勞工部的網站驗證新員工身份,工資標準亦須由政府制定。但輿論普遍認為,此項法案會讓美國門戶洞開,外國移民必將潮水般湧至。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s)就發佈了一條古怪而又戲謔的警告,稱移民法案若得通過,政府必定又要多出上萬億的財政負擔。因此,基金會建議把自由女神像熔化,砌成邊境圍欄。
遺憾的是,孤立主義在美國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政策或是某個政黨。美國的自由派向來對自由貿易持懷疑態度。在2004年對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的表決中,只有不到10%的民主黨眾議員投了贊成票。而民主黨的政客們——包括奧巴馬總統在第二任選舉跑票期間——都例行公事般地大肆宣傳跨國公司外包工作的危險性。
國之將亡,必立高牆
這種保護本國財富文化不被外族污染的心理衝動,從行為經濟學上說,叫做“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意即面對變革,人們更願意關心自己會失去什麼,卻無視自己通過改變能得到什麼。歷史告訴我們,力量愈強大,“損失規避”的心理就愈膨脹。
15世紀的明朝中國是全世界最富有的文明。而在15世紀30年代,中國切斷了同外國的貿易。達官顯貴們為了鉗制商人階層在朝廷裡的勢力,提出了這一政策。而通過擴修長城、終止鄭和下西洋,也不難看出,朝廷的心思亦是如此。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向來視外族為一無價值的野蠻人。之後的幾個世紀,中國固步自封,逐步走向衰落。
1961年到1989年間,前蘇聯用柏林牆將德國一分為二。但其此舉卻和古羅馬以及明中國有所不同:這面柏林牆隔開的不是外來移民,而是同屬一個國家的人民。這種內部間隔更具毀滅性。在這期間,共有246名東德人因潛逃西德而死,更有上百萬人口被囚禁在一個失敗的經濟體系中。冷戰的最後幾十年,前蘇聯人均GDP從4000美元上升到7000美元,這個數字同英國相比顯得十分可憐——幾十年間英國的人均GDP從8900美元升至1640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