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今年75歲的朱展倫2012年當選為溫哥華中華會館新一屆理事長。他1962年從廣東移民香港,1973年移民加拿大。回顧在加拿大40年的經歷,朱老先生對中國夢自有一番深切感受。
創立於1895年的溫哥華中華會館歷史上幾經搬遷,如今安家在溫哥華唐人街。不算太大的會議廳對窗的牆壁正中懸掛著孫中山先生的照片。照片上方是中山先生題匾“天下為公”。大廳一邊的牆上掛著字畫牌匾,另一邊掛著中華會館創始人、以及各時期為中華會館作出貢獻的僑領們的照片。
新華網報道,朱展倫在一張鑲著鏡框的帶照片的感謝信前停下介紹說,1937年日寇入侵上海之際,溫哥華中華會館把在海外募集的善款及時送到當年在上海抗戰的十九路軍。這是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鼎、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和淞滬警備司令戴戟聯名寫來的感謝信,上面並有3人合影和親筆簽名。
朱展倫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是我們在加華人的共同夢想。”
歷史上,華人融入加拿大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過程。1923年,加拿大聯邦政府通過了禁止華人進入加拿大的法案,名為《華人移民法案》,直至1947年該法案才被廢除。
1881年,加拿大西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人口有3.5萬,當時約9000名華人勞工在此修築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最後一段。鐵路完工後,加拿大政府作出對華人徵收人頭稅的決定。1885年到1923年,約9.5萬名中國人通過繳納人頭稅進入加拿大,而這一特殊政策並未運用到其他任何國籍的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