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2日電/近日,一場特大暴雨將頻遭劫難的北川老縣城再次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一度遭水淹的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被學者指“數億元投資打了水漂”,對此,相關政府部門表示,老縣城地震遺址投入資金不到1億元,老縣城被淹主要是河床抬高所致。
連日來,暴雨連襲四川。7月8日至9日,北川羌族自治縣境最大降雨量超過300毫米。這場50年一遇的大暴雨導致北川縣內湔江河水位猛漲,最大流量接近5000立方米每秒,超過2008年6月唐家山堰塞湖洩洪的流量,北川大酒店遺址、遇難公墓等重要保護地全部被淹,老縣城老城區積水最深處超過7米。
這並不是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第一次被淹:據統計,2008年9月24日,持續降雨使縣城附近多處山體產生滑坡和泥石流,老縣城遺址一半以上被掩埋;2011年汛期,北川大酒店遺址被淹沒3次。
據介紹,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包括老縣城老城區等在內,核心區域共1.2平方公里,治理保護投入資金約8200萬。按照最初上海同濟大學制定的“原真性、可逆性、分級分類、最小干預”保護原則,2010年以來,當地對北川老縣城實施了周邊山體地質災害治理、水系疏通工程、震損建築應急支撐加固及環境整治等工程。
鑒於汶川震後北川老縣城排水系統整體遭到破壞,相關部門在老縣城新建了排洪溝、截流溝,修築了26個攔沙壩、停於壩及1處導流堤工程,疏通、修復了老縣城周邊山體水系。綿陽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縣城保護工作指揮部宣傳處主任景富國告訴記者,目前,老縣城排水系統並無問題。
那麼為何每逢汛期,老縣城遺址屢遭水淹?景富國稱,是地震“後遺症”等多種因素共致,其中,河床被抬高是主因。一是老北川縣城位於兩山夾一溝的河穀地帶,地勢較低。二是汶川震後,老縣城周圍山頭多是被震成碎裂的石灰岩,容易形成滑坡,崩塌,成為泥石流的物源。三是汶川震後,唐家山堰塞湖至老縣城湔江沿河山體鬆動,一遇大雨多條山溝的泥石湧至湔江,致使遺址區河床已比震前抬高了10-15米。
“目前,北川老縣城防洪標準已由汶川震前的二十年一遇降為兩年一遇,防洪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景富國說。
那麼,地震遺址區在汛期該如何科學“防水”?綿陽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縣城保護指揮部指揮長韓貴鈞說,堰塞湖下游防洪綜合治理規劃已進入審批立項階段,根據規劃,在老縣城地震遺址區下游、龍尾隧洞(斷橋隧道)處將湔江截斷,不讓洪水沿著原河道進入遺址區,這樣老縣城會徹底安然無恙。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