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光明日報從國家文物局官網上獲悉,7月9日國家文物局發出通知,7-8月委托中國博物館協會和中國文物報社開展民辦博物館規範化建設評估工作,其中包括藏品真實可靠、有鑒定證明、來源合法等藏品管理指標。
記者注意到,在《民辦博物館規範化建設評估得分表》總計1000分的評估分中,藏品管理占150分,陳列展覽占120分。其中包括:藏品不少於800件(套),且能夠形成展覽體系,以大體量實物收藏為主的,藏品數量可適當放寬;藏品真實可靠,有鑒定證明;藏品來源合法,博物館所有權明晰;展品以原件為主,使用複仿製品、輔助展品予以明示等評定標準。
近年來,民辦博物館方興未艾。據國家文物局的數據,截至2011年底,全國已登記注册民辦博物館535家,另有未登記注册的約1000家。535家民辦館,占了全國博物館總量的14.91%;其中實行免費開放的有348家,占民辦館總量的69%。顯然,民辦博物館已成為我國博物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文物局在全國博物館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民辦博物館數量要占博物館總量的20%。
然而,在民辦博物館蓬勃發展的數據背後,水平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現象卻十分嚴重。這兩年網上就多次曝出各地的“雷人”博物館,雕著猴子的紅山C型玉龍、畫著金陵十二釵的雍正款瓷缸、堯舜時期的彩瓷、商代的青花……那些假得離譜、令人啼笑皆非的展品,讓網友們大呼“三觀盡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