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我們這個班當做一個符號來解讀。”何家弘告訴記者,從成立開始,外界給這個班“賦予了很多意義”。它不僅被冠以“反貪碩士班”的響亮稱號,甚至還被視為“國家反腐的信號”。被追訪最多的時候,他曾經被迫關機,結果又開始有人傳他“人間蒸發”。迫不得已,他只好寫了篇叫做《關於“聯合培養職務犯罪偵查碩士”的自白》的文章發到網上。
一位接受採訪的“反貪碩士班”畢業生記得,何家弘曾經和他們開過一個意味深長的玩笑:“我們這個班就是沾了貪污腐敗的光,如果不是老百姓那麼關注反腐敗問題,這個教學改革也就是個校園新聞。”
“它本質上只是一個新的專業方向,我們從來就沒指望靠這個班去完成中國反腐。”何家弘告訴記者,其實就連被外界解讀最多的“與最高檢合作辦學”,也不過是一場巧合。
2006年,中國有3名法學家進入最高檢掛職,何家弘被任命為瀆職侵權檢察廳副廳長。正是在掛職期間,他認識了時任瀆職侵權廳廳長、現任反貪污賄賂總局局長陳連福。2010年,正是陳連福陪他一起找到了最高檢政治部的領導,合作辦學方案才最終敲定。“與最高檢合作辦學本意就是教學改革,說老實話,這樣也有利於學生的分配。”何家弘說。
事實上,在發起這個教學改革項目之前,何家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以建言者的姿態出現在公共輿論裡。他曾高頻度地“對中國的反腐敗問題發表意見”,並試圖推進官員財產公示制度。2009年,在我國“東南”的浙江省慈溪市開始實行“廉情公示”制度,而在我國“西北”的新疆阿勒泰地區也完成了1054名縣級幹部的“財產公示”,這一度被這位文字優雅的法學家稱為“東南西北通往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曙光”。
“後來發現說來說去只是說說而已,有一點灰心,從我個人來講,覺得算了,別老到處亂說了,還是回學校老老實實教書吧。”何家弘回憶起自己創辦“反貪碩士班”時的心境,他覺得,既然大環境管不了,起碼“要讓這個班裡的正氣壓倒邪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