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常務副外長)齋木昭隆 |
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日本《朝日新聞》7月29日載文《安倍政權難尋中韓外交突破口》,摘要如下:
7月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結束了參議院選舉後的首次外訪。目前,日本強化與東南亞三國之間的合作,形式上對加強海洋戰略的中國形成包圍之勢。參議院選舉勝利後,安倍將長期政權納入視野,但與中、韓兩國之間的直接對話卻遲遲未能實現。
安倍在27日結束訪問後的記者會上強調,“希望盡快(與中、韓)舉行外長和首腦級的會談”。但是,與中國之間連事務層面的對話也陷入停滯。中國公務船對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的巡視常態化,在東海中國也正推進油氣田開發。日本外務省在協調安排事務次官斎木昭隆訪華事宜的同時,也被迫面臨對方的反覆抗議等消極應對。
針對韓國,安倍首相說“期待首腦會談”,但仍看不到與韓國改善關係的前景。本月上旬,日韓雙方總算實現了外長會談。但在歷史認識問題上仍未有交集。在殖民統治和侵略戰爭的認識上,中韓兩國對日本首相的不信任很難消除。
在日本與中韓關係方面,8月15日終戰紀念日前後安倍是否會參拜靖國神社成為了焦點。政權內部有意見認為,“首相會從大局出發進行判斷”(首相周圍人士語),主張取消參拜。與首相關係密切的原外交官也於6月向首相進言,“如果參拜(靖國神社),中國將會批判日本右傾化,美國也會擔憂”。
雖然安倍本人表示“不明確說去還是不去(參拜)”,但有首相的親信透露,“不參拜就能緩解中韓的擔憂,首相知道這一點,可內心還是有想去(參拜)的想法”。
美國副總統拜登26日與安倍進行了會談,談到釣魚島問題時他對安倍說,“應該努力緩和相關各國的緊張關係”。美國要求日本去努力改善關係,但安倍也只是回答道:“我們一直都是以冷靜且毅然的態度來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