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誠究竟如何“離開”香港?
|
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過去3年,華人首富李嘉誠的投資邏輯很好詮釋了一句話:大中華區好似一個商業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而城里的人卻想逃出來。
《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8月1日,和記黃埔最新公佈的中期業績證明,李嘉誠的投資重心仍在不斷西移。受惠於英國配氣網路WWU首次入賬收益和歐洲電訊業務持續改善,和黃錄得純利124億港元,按年勁升23%。以EBITDA計算,歐洲貢獻了集團35%的利潤,比香港和內地的利潤總和還要高出7個百分點。
在香港,李嘉誠正在為他的百佳超市積極物色買家,美國巨型私募基金KKR是最新的競購者。投行消息人士透露,和黃的心理售價不低於300億港元,籌得的資金除償還貸款外,很可能再次投入歐洲基建及公用事業。
作為一代“香港夢”的代表,李氏家族流露出越來越濃厚的“歐洲情結”,到目前為止,約半數的公司資產已轉移至歐洲,3年累計海外併購額高達1445億港元。
李嘉誠究竟如何“離開”香港?
歐洲收購圖譜
“我1940年到香港,對這片土地有特別的感情,自己身為中國人,永遠都是中國人。我絕對不會從香港撤資,我說話很少那麼堅定。”這是李嘉誠去年8月在中期業績會上的表白。
但李家的投資脈絡,卻似乎在講述另一個故事。李嘉誠的海外投資第一次被市場熟知源於2000年的“賣橙”神話,低買高賣,大賺1130億港元。不知是否因為年歲漸長,亞洲首富的投資策略越趨穩健,近年大愛公用事業。
2010年,以長子李澤钜為先鋒,長江基建、電能實業和李嘉誠基金會聯手擊敗了由澳大利亞麥格理、阿布扎比投資局和加拿大養老金組成的財團,斥資58億英鎊(約700億港元)從法國電力公司(EDF)手中買下了英國電網業務。不到1年,長江基建再次出手,花費24.1億英鎊(290億港元)收購了英國水務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又等了10個月,長江基建高調出擊,6.45億英鎊(77億港元)收購英國配氣網路Wales & West Utilities(WWU)。三項業務的企業價值合共超過125億英鎊(約1550億港元)。
短短24個月內,長江集團一躍成為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歷史投資總額超過300億英鎊(折合3720億港元)。單在基建方面,長江集團為英國1/4的人口提供配氣服務,旗下的英國電網掌控英國30%的電力供應;去年收購的英國水務公司(Northumbrian Water)則為超過7%的英國人口提供食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