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刊:因為你們的PM2.5數據,中國官方不得不向公眾公布這一類的環境指數。有人說,美國大使館在這個議題上間接地扮演了壓力團體的角色,你覺得呢?
駱家輝:實際上我們沒有想著要對中國政府施壓。我們提供PM2.5的信息是為了使館的工作人員及其家人,還有所有其他在北京的美國人。但這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注意。實際上,我認為是中國人把PM2.5的數據傳播開來。很多人發微博,全北京都知道了,也傳遍了全國。
去年和今年的1月,在我們呼吸著糟糕空氣的那些日子裡,是中國的報紙和中國公眾,呼籲說:這不能忍。這不是美國政府的行為,是中國人民、中國報紙在批判,認為其危害中國人的健康,政府應該有所作為。連官方的報紙都這麼說。不是美國政府,也不是美國駐華大使館(在施壓)。我們也引以為豪,使館和所有領事館做這種監測已經有幾年了。重申一下,真的是中國人自己引發的討論,並讓其引起中國領導人的注意。
人物周刊:你剛來北京履職的頭半年備受媒體關注,比如坐經濟艙。但現在你很少再這樣出現在媒體上。對於這個變化,你自己怎麼解讀?
駱家輝:我覺得這意味著大家已經接受成自然了,再也不是新聞。這就是日常生活。當新事物出現,就會有很多報道。過段時間,當大家都習慣了,再也沒有繼續談論它的必要。
人物周刊:你喜歡“平民大使”這個稱號嗎?
駱家輝:我以前從來沒有聽過這個詞。這樣說吧,我成長於一個中式家庭,我們的傳統是,不要浪費,勤儉持家,為重要的事情——比如上學——攢錢,我們也一直往老家寄錢。在中國,我的父母一直攢錢,一直勤儉,把節省下來的錢物送給剛從中國移民到美國的鄉裡鄉親。作為一個政府官員,當我還是州長的時候,我非常堅持節約開支,因為政府運轉的錢是人民的錢,不能浪費。
我們需要富有效率的運作。我們需要確保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運作越有效率,越節儉,我們就越有錢來作為大學生的獎學金,就越有錢來贍養老人,就越有錢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政府永遠不可能有足夠的錢去幹所有的事情,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信條。所以我們只要做一部分事情,把它們做好。
就像我說的,在我來任大使一個半月後,上海等待面簽的時間從17天降到5天。我們做到這些,沒有增加資金、人員、設施的投入。……現在中國人申請簽證也越來越容易,你不用打電話了,只需要上網申請,任何時間都可以。早上3點,“哦,我想去美國,我想申請面簽。”你就可以上網。價格也便宜了。更快,更方便,我在做商務部長的時候也做了類似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