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6日電/作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文化的標誌,阿房宮一直是個傳說。但最近在西安郊區,一個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從地裡往上算最大高度達12米的夯土台子,在2012年獲得國家文物局的批覆後,終於被保護起來了,當地正打算將阿房宮的昔日景象重現於世。
7月9日,西安的天空陰沉,塵土飛揚。兩個正在享受暑假生活的男孩坐在聚駕莊村廣場舞動的秋千上,清脆的笑聲劃破了廣場的寂靜。
“你們知道阿房宮在哪裡嗎?”個高的男孩停止了蕩秋千的動作,他目光堅定地指著公路對面的廢墟說:“那就是阿房宮,不過幾個星期前已經拆掉了。”旁邊的男孩附和地點頭。
顯然,兩個剛剛念完小學三年級的男孩並不知道,他們生長的地方,這些垃圾和雜草覆蓋之下的土層,才是真正經過考古學家考證的阿房宮遺址。而他們指向的廢墟,不過是十九年前聚駕莊村的村支書楊懷軍引進的項目——民營企業家雷應魁耗資1.3億元打造的“錦綉阿房景區”。
孩子們更不知道,再過幾個月,聚駕莊以及與之相鄰的趙家堡、大古城和小古城三個村莊都將全部搬遷,他們的祖先把家建在了阿房宮的遺址之上,而並沒有位於遺址之上的阿房宮村和西圍墻村也將部分搬遷,也是因為他們處在“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的規劃範圍內。 總共7000多村民即將搬離他們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土地,一切讓位於規劃總面積為2.3平方公里的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
當然,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僅僅是西安市西鹹新區灃東新城“阿房宮人文旅遊板塊”的一部分,規劃總面積為12.5平方公里的阿房宮人文旅遊板塊中,除去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還有西鹹新區灃東新城和北京首都創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首創”)合作,計劃累計投入380億元建設的“首創阿房宮文化旅遊產業基地”,為此,將有超過2萬7千多名當地居民要搬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