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5日,在日本東京,一名祭司帶領包括日本自民黨參議員尾辻秀久(左三)在內的多名日本政客參拜靖國神社。 |
中評社香港8月16日電/日本《選擇》月刊8月號文章《安倍危險的“自以為是外交”》,摘要如下:
6月底,首相官邸向外務省傳達了安倍首相關於7月下旬出訪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報道的要求。安倍和官邸希望“報紙和電視台不要在首相出訪時討論‘中國包圍網’”。7月下旬出訪的三個國家與日本之間並沒有太多雙邊議題,所以媒體6月底都以罕見的熱度談論“中國包圍網”,這讓官邸十分焦慮。
中國向歐美國家宣傳“日本在亞洲陷入孤立”。因此,官邸希望讓國際社會看到日本重視東盟的姿態,修正外界印象。同時,官邸也認為出訪遠達不到建立“中國包圍網”的程度。一位參與“東盟+3”機制的外交人士說:“在對東盟的影響力上,日本早已被中國所超越。”官邸擔心,“中國包圍網”這樣的用詞聽上去有勇氣,但並沒有實質動作,反而會對中國造成不必要的刺激,並導致國際社會嘲笑日本的自以為是。但是,由於前一次執政時的“成功經驗”,安倍本人確信“如果堅持強硬,中國就會讓步”。從這一意義上說,正因為“中國包圍網”說中了首相的心事,官邸更不希望這種報道過於泛濫。
安倍的“成功經驗”也就是2007年在德國海利根達姆八國集團峰會期間與中方的會談。當時,日中關係雖然比此前小泉純一郎執政時期有所玫善,但由於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再次變得險惡。
安倍從此時開始確信其強硬姿態的“正確性”。但是,在安倍的強硬背後,是日本外交官在拼命奔走以保全中國的面子,事情絕不僅僅是“強硬”那麼簡單。而且,自安倍前次辭職至此次重新上台已經過去了6年。在這6年間,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不斷發展,自信心進一步增強。同時,中國剛進行權力交接,政府很難控制在領土和歷史問題上日漸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
如果執拗於過去的成功經驗,就會忽略甚至無視一些眼前的東西。
傲慢必將留下禍根
實際上,即使是現在,在表面上激烈批評日本的背後,中國也在發出態度軟化的信號。6月,內閣官房參事穀內正太郎秘密訪問中國,並與中國外交部官員會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