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共生中的差異與差異中的共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01 00:23:33  


 
  紅藍綠的不同困境與民進黨的大陸政策選擇

  兩岸紅、藍、綠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困境。

  大陸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治理困境。僅從脫貧問題看,世界銀行2008年宣佈,將國際貧困標準從每天生活費標準的1美元提高至1.25美元。中國大陸則於2011年宣佈上調國家扶貧標準,從2010的1274元人民幣(每天0.55美元)提高到2300元(每天1美元)。這一調整則使大陸貧困人口從2688萬擴大至1.28億,佔農村總人口的13.4%,接近全國總人口的1/10(台港澳除外)。再從就業問題看,大陸2013年僅大學畢業生就高達699萬。老齡化社會的問題也日益突出。發達國家一般在人均1萬美元以上進入老齡社會,而大陸則在低收入階段進入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到2050年大陸60歲以上將達4億人,每4人中就有一老人。其他諸如環境保護、城鄉二元化、腐敗等問題上,也面臨嚴峻挑戰。

  馬英九政府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則是再次政黨輪替問題。在2008年“大選”中,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以765萬票的絕對優勢當選,大贏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220余萬票。但其後卻頻遭“8.8”風災、“美國牛肉進口”以及人民對經濟復蘇“無感”等因素困擾,施政滿意度始終無法提升,以至被民進黨貼上“無能”標籤,從而使2012年“大選”的連任也贏得心驚肉跳。馬英九在第二任期內所推行的“油價、電價上漲”、復征“證券交易所得稅”、“核四公投”、“改革年金制度”等多項政策,也備受爭議,民意支持度繼續處於低迷狀態。

  對於要重返執政的民進黨來說,如何面對大陸,處理好兩岸關係,維護台海和平,則是其不得不面對的重大現實問題。對於2008年與2012年兩次“大選”的失敗,民進黨內的有識之士都曾直指為民進黨的路線挫敗。但兩次敗選後,我們都未看到民進黨真正要檢討其核心價值、政治路線以及事關台灣前途的大陸政策。特別是對於2012年“大選”的檢討,黨內很多人認為美國與大陸的介入才是導致敗選的重要原因。蔡英文選後還曾以下鄉謝票為由,拒見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而代為會見的民進黨智庫副執行長蕭美琴則當面抱怨:部分美國現任及卸任官員在選舉期間支持特定政黨,民進黨感到遺憾。①無法直面問題所在,正是民進黨所面臨的困境。這是世人皆知的困境,民進黨卻渾然不知?

  民進黨要重返執政,在大陸政策上面臨著三種選擇:第一是以不變應萬變,堅持既有意識形態,難以擺脫“台獨”黨綱與基本教義派的羈絆。第二是調整:也就是策略性與試探性的調整,其目的主要是應對選舉。第三是轉型:轉型的基本概念是棄“獨”。在上述三項選擇中,轉型是遲早要走的路。

  2012年民進黨敗選後,謝長廷曾表示,“如果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與國民黨拉得太開,不僅讓對手有攻擊目標,台灣內部也會持續對立”。他主張,“民進黨應嘗試貼近國民黨的中國政策”。②那麼,國民黨的大陸政策究竟是什麼呢?按照民進黨原“中國事務部”主任、現任台灣清雲科技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顏建發的理解,“馬英九所代表的國民黨主張‘不統、不獨、不武’,仔細探究,實際上‘不統’並非實情,精確地講,應該是‘暫時不統’。不過,‘不獨’則是鐵律,而且其反台獨”。③果如此,國、民兩黨的基本立場南轅北轍,民進黨要如何向國民黨的大陸政策靠近呢?要找到真正答案,除了棄“獨”之外,民進黨可能別無選擇。

  “台獨休克”現象與民進黨的轉型機遇

  從目前情況看,在民進黨現狀派與調整派,或是基本教義派與務實派的較量中,現狀派或基本教義派還是佔上風的。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島內“台獨”基本教義派目前的聲音雖然還很大,但在2008年“大選”失敗後,民進黨已失去了運用體制內力量與手段推動“台獨”分裂活動和“去中國化”的能量。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化,島內已開始出現“台獨休克”現象。這一現象的主要表現有三:

  一是“台獨”空間受到壓縮,“台獨”的價值理念受到挑戰。2013年5月,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就職周年前夕談及其兩岸立場時,表達了“何必再喊台獨?”以及“法理台獨讓學者去講!”的想法。被視為蔡英文重要文膽的台灣清華大學副教授姚人多則直言“台獨”、“建國”已失去主流市場。這些現象表明,2008年以來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效應,已開始讓“台獨”的價值出現邊緣化趨勢。

  從李登輝與陳水扁過去的執政實踐看,“台獨”其實也只能是一種空想。理性地思考一下,“台獨”起碼需要如下幾個條件:一是民意相挺,但現實表明,島內大多數人主張維持現狀;二是國際社會支持;三是以軍力為支撐;四是法理基礎。可以肯定地說,這些條件對於“台獨”鼓吹者來說,基本上都是要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戰。實際上,早在2006年,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陸伯彬就曾直言,主客觀條件已使得“台獨”運動趨於式微。④李登輝2007年1月29日接受台灣《壹週刊》訪問時也曾稱,他“從來沒有主張過台獨”,也不是“台獨”教父。李還批評民進黨製造“追求台灣獨立的假議題”,“統獨天天談都是假的,都在權力鬥爭”。而陳水扁面對現實時,也不得不坦言:“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由此觀之,也就不難理解蘇貞昌、姚人多等人為何會有上述言論了。民進黨在兩次“大選”失敗之後,路線檢討的聲音雖被壓制,但始終沒有消失。一種觀點認為,民進黨只有再嘗敗績,才有可能真正警覺與反省,認真思考轉型,這一論斷不無道理。

  二是民進黨對兩岸交流的限制開始轉為正面思考並持開放態度。2012年2月,民進黨中執會通過的“2012年大選檢討報告”指出,在實務上,未來除了要更深入研究大陸的變化與對台戰略,也應更具體展開雙向交流,擺脫“反中、鎖國”等錯誤刻板印象。2012年3月,陳菊任民進黨代理黨主席時則公開表示,民進黨歡迎所有黨公職同仁對中國大陸有更多瞭解與交流。其後,陳菊還明確表示,樂見並肯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兩岸人民密切交流互動。蔡英文也提出“民進黨應建立與中國交流的模式”。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認為,如此一來,民進黨與大陸的往來交流,可以制度化、正常化、除罪化。民進黨對現實的兩岸交流不再採取無視、漠視或者敵視的態度,不再停留在反對、批判的層面,這是一種重要姿態。

  目前,民進黨已不再禁止縣市長與黨公職人員訪問大陸、參加城市交流或登陸促銷農產品。據統計,2012年民進黨公職人員赴大陸事先報備的有50件左右,約比2011年增加兩倍。特別是謝長廷先生去年的登陸,已邁出紅綠交流的最為艱困的一步,打開了大門。謝長廷訪問後,台灣中國時報的的民調發現,有44%的人支持謝的“開展之旅”,51%期許蘇貞昌主席也能有趟大陸行,近五成認為民進黨與大陸的交流應更大膽開放些。⑤在謝登陸的8個月之後,未來事件交易所的調查顯示,支持謝訪問大陸的受訪者已高達64%,較過去增加了2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