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仰光看到一本某NGO印製的名為《不好聽的聲音》的宣傳册。其中寫道:“這裡生產出的電輸往中國,在密支那並沒有使用權。我們沒能享受到一點利益。”對此,中電投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表示,伊江上游水電項目,首先是要滿足緬甸特別是緬北的電力需要,而且根據雙方BOT協議,項目電量的10%是免費供給緬甸,中電投負責運營50年後將無償移交給緬甸政府。在特許經營期內,緬甸政府可通過稅收、免費電量、股權分利等,獲取54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收益,實際大於中電投的投資收益。
該宣傳册稱:“(密松)大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高500米,長290米……”中電投伊江公司副總郭庚良評論說“壩高500米,這怎麼可能呢?世界最大的伊泰普水電站壩高也不過196米、中國三峽壩高175米、美國大古力水電站壩高168米,而密松設計最大壩高實為139.5米。”
記者注意到,在上述宣傳册中,連中資公司發放給移民的補償款都成為被攻擊對象:“一些父母得到補償金後不久就給孩子們買摩托車,以前由於路遠不能去的娛樂場所,現在很容易就能去,這樣孩子們就學壞了。”
針對種種妖魔化密松項目的聲音,克欽邦名望人士崩咏分析稱:“這背後是一場政治遊戲。”
首先,隨著緬甸國內局勢的日益複雜,密松項目成為克欽邦地方勢力與中央政府政治博弈的抓手。克欽族頭人早幹向記者坦承,他是最早以“民眾”的名義向緬甸政府上書呼籲“重新考慮密松項目”的人士之一。但這位自稱對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等皆有研究的睿智老人同時告訴記者,他本人則非常支持密松項目,因為“這是一個低成本、清潔能源項目,不支持肯定是瘋子。”
支持密松卻又上書叫停,矛盾心態的背後是複雜的民族情結。早幹直言:“克欽邦目前正在為爭取自己的權力而努力。等我們自治後一切都會順利解決,包括密松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