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譯:社會頑疾不除 緬甸經濟難以全面開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1 00:23:23  


緬甸民眾抗議密鬆大壩的修建。
 
  針對公民社會的發展,美國東南亞外交關係理事會研究員約書亞•科蘭茲克則認為,緬甸的公民社會是“看上去很美”,他以密松大壩的建設為例道出了自己對緬甸公民社會發展的真實評價。該文編譯如下:

  緬甸的社會轉型從2010年拉開序幕,公民運動的組織者正接連取得勝利。從2010年開始,緬甸最顯著的轉變即體現在公民社會的逐漸形成,但三年過去,民眾還沒有真正進行過全國性的普選。軍方勢力的影響雖然逐漸減退,但他們仍然是這個國家主要的大腦中樞,在很多方面,軍方的地位不容撼動。
 
  公民社會的發展在緬甸突飛猛進,這與柬埔寨頗有幾分相似,後者在結束了二十年的內戰以後,國家繼續被威權政府掌控,即便如此,該國仍湧現出很多有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與新聞媒介。四年以前的緬甸,集會或者組織遊行都會被判處坐牢,新聞機構局限在國家控制的報紙和電台。如今,傳媒走向了市場化,國有或者私營的機構都通過競爭來博取關注度,緬甸民眾現在能看到開放的、具有調查性的新聞報道,這換在幾年前,是完全不能想象的。各種聯盟、援助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如雨後春笋般地湧現,變化之快以至於筆者每次去仰光,都很難再找到這些組織的辦公室所在地。除此以外,抗議者爭論的話題也越來越廣泛,最顯著的是環保問題,民間關於這一話題的討論,已成為影響政府決策的重要因素。
 
  以密松大壩為例,有關這項工程的討論最為激烈,它由國外的公司投資,因可能嚴重破壞生態而引起了很多環保機構強烈抗議,政府因此在2011年暫緩了這個項目,很多人認為,這是緬甸公民社會發展的最顯著體現。人們看到,政府對於公眾變得負責,施政者似乎有了民主心態,開始實施迎合公眾的政策。

  但或許緬甸公民社會的發展,就像該國的政治、商業以及軍隊一樣,轉變只是表面罷了。據當地最有影響力的英文雜誌《伊洛瓦底江》報道,密松大壩的工程在今年已經重啟。當初很多反對大壩建設的人認為,政府暫停建設就意味著將終止這個項目,而後來的結果是——來自外國的資金已有大半到位,項目勢必重啟,試想如果工程不是一直在悄悄地進行,投資方又怎麼會把大部分資金投放到位呢?

  所以不得不說,緬甸的公民社會轉型,只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