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4日電/環球網編譯日本《航空情報》刊登了一篇名為“假想敵國戰”的文章,提及日中因武裝摩擦發生所謂“尖閣(實為中國釣魚島)衝突”的可能性,其中出現了“中國海空軍擁有100架以上的轟—6轟炸機,一旦開戰,日方前沿基地、雷達站及戰鬥機將被瞬間毀滅”的話。沒想到在2013年9月初,“轟—6恐懼症”真的出現在日本官方的公報裡了。
中國自主研發
9月8日,日本統合幕僚監部新聞機構發布消息稱,當天兩架中國轟—6轟炸機飛越沖繩和宮古島之間的國際水道,向太平洋飛去,之後又沿著同一航線返回,沿途受到日本航空自衛隊兩架F—15J戰鬥機的伴隨監視,並留下跟拍照片,這也是近年來日本防衛省首度公開中國轟炸機抵近的消息。
針對日本媒體相關報道,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的官員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飛機近日赴西太平洋進行訓練,是年度計劃內的例行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中方在相關海域擁有飛越自由等合法權利。今後中國軍隊仍將按計劃組織此類例行行動。
轟—6是中蘇關係密切時的“結晶”。1956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批准圖波列夫設計局向中國轉移全新的圖—16中程轟炸機生產技術。1959年9月,首架用蘇聯製造部件組裝成的轟—6交付中國海軍航空兵。
遺憾的是,後來中蘇關係破裂,令轟—6國產化受到影響。第一架完全由中國製造的轟—6直到1966年才完成,歷盡艱辛,凝聚著中國航空界的智慧和心血。轟—6面世後在國防領域發揮了巨大作用,可運載常規和核武器,可用作海軍打擊平台、加油機、偵察/電子作戰、無人機的發射者、發動機測試平台和戰略巡航導彈發射者。中國第一顆氫彈的試驗就是由轟—6投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