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中評社 楊犇堯攝) |
中評社上海10月14日電(記者 孫儀威 林艷 楊犇堯)在於2013年10月11日至12日在上海舉辦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上,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在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就一些學者與機構援引台灣民調數據來分析“統獨”形勢表示,應把握現階段兩岸關係正處於和平發展階段的時代特點,科學地綜合分析民調指標。
李義虎指出,從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態度與立場來看,兩岸關係的發展當然要依靠兩岸同胞,所以民意固然十分重要。但對於民意調查的結果卻應做科學的分析與綜合的判斷。當前兩岸關係正處於和平發展階段,他特別關心的是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相關的民意指標——例如台灣指標民調公司於今年3月份的民調,問到中國大陸新任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表示盼能訪台,詢問民眾是否同意政府允其赴台參訪。調查顯示,同意的有56.4%。而對於“習馬會”,台灣指標民調8月29日公佈的調顯示,43.2%贊成馬英九卸任前,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談兩岸關係,逾五成的民眾希望會談地點可以選在台灣。
李義虎表示,對於民調“統獨”指標,應該做多方面的分析。首先,馬英九的支持率很低,執政表現普受詬病;其次,大陸這幾年來迅速崛起,兩岸的結構性差異巨大,這些問題綜合起來反映到“統獨”問題的民調上時,就可能會有對“統”持比較消極態度的調查結果。而且,在不同時間段的民調也會對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民意如流水,它是一個動態的東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李義虎說,“所以我們要科學的態度與方法來看待。”
總的來說,在和平發展階段,如果單從“統獨”的指標看,確實令人憂慮,但如果從和平發展的指標來看,會看到台灣多數人民還是對兩岸和平發展持肯定態度的,“這就使我們比較樂觀”,李義虎說。
李義虎指出,當把許多指標進行綜合觀察的時候,會發現兩岸關係的正能量還是在積累,並還在增長,所以我們對此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另外,如果我們的對台政策調整得好,和平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廣大的民眾,兩岸民眾之間的交流交往亦能良性互動的話,同樣也會促使台灣民意的轉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