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李嘉誠、王健林和宗慶後這些商人,雖然有些投資決定可能僅僅是出於股東利益出發,但實際影響往往會被貼上些政治標簽。在李嘉誠產業此次的套現和投資決定作出後,香港和英國民眾就都有很強的反彈,香港媒體質疑李嘉誠是“逃離香港”,而英國有媒體則警惕的表示“中國人買下了英國,控制了英國”。由於質疑的聲浪太強,以至於年過80的李嘉誠不得不開了一場非正式的記者會,並透露出口風:“我愛香港、愛國家,長實和黃絕對不會遷册,相信多年後都會屹立於香港,但生意規模大小會隨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經濟情況而作出決定,當然股東的利益,我也要負起絕對的責任。”希望以此平息擔憂。
宗慶後家族的遭遇也類似,在娃哈哈決定投資海外時,有媒體就在採訪宗慶後女兒時就質問:“難道你要把企業都搬到國外去嗎?”
雖然高速增長的對外投資額時不時就會引發“中國會不會買下世界”的討論,但從目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數據來看,這種討論並無必要。相反的是,中國具備國際化布局,能在全球騰挪獲取最佳利潤的企業太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