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年重大高考改革
1977年恢復高考
1983年 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1984年 開始特殊專業(藝術類等)招生實行統考+單考
1985年 實行雙軌制。教育部規定:可以從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數國家計劃外的自費生。同年,從美國引進標準化考試,並在廣東進行英語、數學兩科試點
1989年 高考標準化考試在全國推行
1996年 高校試行並軌招生,高校學費增加
1999年 教育部考試推行“3+X’”科目改革,廣東省率先在高考科目設置和考試內容上進行改革。英語考試加試聽力
2000年 北京、上海、安徽進行春季招生改革,高考由一年一次增加為一年兩次
2001年 取消考生年齡和婚姻限制
2002年 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次實現全面網上錄取;同年,北京市在高考語文、數學、英語三科進行自主命題嘗試
2003年 高考由7月提前到6月舉行。北大、清華等22所高校被賦予5%的自主招生權
2004年 全國推廣的分省命題
2005年 開始實行的高職高專單獨招考
2006年 教育部允許香港高校在內地自主招生。同年,自主招生高校擴大到53所
2007年 海南寧夏等四省區率先實行新課程改革後的新高考
回顧英語考試變遷
據介紹,1977年恢復高考時便已經有英語考試,當時考試主要以選擇題等客觀題為主,沒有聽力考試。2003年開始,我國制定實驗版課標,在2007年時,聽力考試進入英語試卷,改變了以前聾啞式英語的考查,試卷也從一張變成兩張。在3至5年的過渡期內,英語試卷也逐步加大了對讀寫的考查,閱讀題的種類也隨之變遷。此後,各地相繼出現具有地方特色的英語試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