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馬拉松選手尿紅墻20年“傳統”爭議難斷
儘管北京馬拉松賽會組織方對選手隨地小便的問題進行了解釋,然而對於“北馬”選手“尿紅墻”現象產生的原因仍然存在著各種聲音。到底“尿紅墻”只是一種不文明的“傳統”現象,還是由於賽會組織者配套服務不夠所造成的無奈之舉?這樣的現象在未來的北京馬拉松比賽中能否杜絕?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關注一
廁所到底夠不夠?
一位選手憋了20公里,一位女選手因為找廁所耽誤了領取賽事紀念獎牌
按照北馬組委會相關負責人的說法,根據往年的經驗,今年北馬賽會中的流動廁所應該是夠用的。關於這一點,參賽選手有著不同的認識。
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的選手彭先生就遭遇了“如廁”的難題。因為找不到流動廁所,彭先生在跑到10公里處時,實在憋不住,只能不情願地做了個“不文明的人”,找到一處靠河的路邊,就地解決了“個人問題”。
“廣場上的廁所其實不算特別少。”在彭先生看來,起點處天安門廣場上的流動廁所設置還算理想,比賽前,他就在移動廁所內順利解決過“個人問題”,而且也沒排太久的隊。
但在比賽途中,彭先生卻犯了難。“路上的廁所真的太少了,我跑了幾公里都沒看見一個,沒辦法,只能‘就地解決’。”彭先生認為,選手在比賽途中“就地如廁”的現象是可以理解的。
“男選手確實是可以‘就地解決’,我們女選手就麻煩多了。”由於移動廁所排隊人數多,劉女士不得不跑到路邊的快餐廳解決“如廁”問題。比賽當天,因為比賽用時過長,較晚到達終點處的她沒有領到賽事紀念獎牌,儘管組委會承諾會在一周以內補發獎牌,仍不能平複她的失落之情。
“廁所真的是少,不管是在起點處,還是賽道兩邊。”參加過多次國際及國內馬拉松比賽的陳先生也覺得北馬賽會的流動廁所設置不夠合理。陳先生說當天有選手因為排隊上廁所而沒趕上存包,不得不背著包袱進行比賽,大大影響了最終的比賽成績。
陳先生表示全程跑下來他只看到兩個流動廁所,因為錯過了第一個流動廁所,他憋了將近20公里,才在第二個流動廁所設置點解決了“如廁”的問題,“很影響比賽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