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世界各地馬拉松“如廁難”解決之道
倫敦馬拉松:1250個移動廁所
倫敦馬拉松賽出發點設在東部遠離市中心的格林尼治公園,終點設在市中心的白金漢宮附近。據組委會透露,在馬拉松賽的起始點和沿途,一共設立了1250個移動廁所,在出發點還專門設立了400個移動小便池。另外,組委會還為殘疾人馬拉松選手設立了一定數量的專用移動衛生設備。這些設施全部由一個專門生產移動衛生設備的公司提供,除了解決參賽者的如廁問題,比賽結束後,該公司還負責回收所有的排洩物。
香港馬拉松:500米一個流動廁所
“以香港馬拉松為例,當時組委會每隔500米就會設置一個流動廁所,充分保障選手不在‘如廁’的問題上耽誤時間。”長跑愛好者丁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香港馬拉松賽道全程經過三座橋和三條隧道,在這種賽道邊設置流動廁所的難度是高於平地馬路邊的,而香港馬拉松組委會卻通過卡車拉、工作人員推的方式,克服不利條件完成每500米即有一處流動廁所的設置,“可見組委會服務選手的意識有多強。”文/記者 楊凡
愛丁堡長跑:如廁男女有別
記者曾在英國愛丁堡觀摩過一次長跑活動,參與者雖只有不到一萬人,但是對只有幾十萬人口的一個城市來說,已經算是相當大規模的國際活動了。在長跑活動的起點和沿途的補給站,均有十幾個“露天廁所”,可以解決大部分男選手的小便問題。至於女選手,既可以選擇去專門為女選手和“出大恭”選手準備的流動廁所,也可以選擇在“露天廁所”站著解決問題。而且,廁所(TOILETS)標識相當明顯,不由得選手找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