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兩岸實力的差距和得失民心的程度決定了國民黨“反攻大陸”永遠不可能成功。時任台灣“副總統”的陳誠坦承,當時台灣的“國力”只能支持初期登陸作戰,登陸作戰後便要以戰養戰,即以3個月的準備,打6個月的仗。朱元琮認為,這“實難做到”。
第二,“國光計劃”的保而不密致使大陸對國民黨軍隊的行動了如指掌。雖然國民黨當局將“國光計劃”列為最高機密,但是,據前“海軍司令”葉昌桐回憶,當時一位負責保密防護的官員告訴他,才剛剛開完會簡報的案子,第二天中國大陸就透過廣播公開。葉昌桐也認為,洩密到這種程度,登陸軍上岸形同甕中之鱉,根本不能打。而著名的黑貓中隊在飛赴大陸上空進行偵察任務時,竟然能聽到飛行員的父親喊話的聲音廣播。
第三,國民黨對美援的過度依賴嚴重掣肘該計劃的實施。時任“光明作業室”主任的王河肅承認,“若無美國的武器裝備和經濟支援,以當時台灣的能力與大陸對抗,其成功率為幾,不難獲知”。而時任“啟明作業室”主任的吳文義少將指出,“在作業期間最感困難的事,是計劃所用兵力後,支援作戰的能力感到不足”。在突擊登陸時,所需的登陸小艇如LCVP、LCM及登陸運輸車LVT-4等多數不能滿足突擊登陸需要,而美國為了阻止蔣介石“反攻大陸”,刻意不向台當局提供這些裝備。
半個多世紀的烽火硝煙已經一掃而過。回首兩岸歷史,深感和平的寶貴和時間的輪回。當前,兩岸關係已經邁入和平發展的軌道,兩岸理應珍惜和平發展的美好機遇,通過建立政治互信、加強交流交往,最終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