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3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2013年9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其中新建商品住宅同比只有溫州一個城市是下降的,其餘69個城市的房價都繼續上升,北京領漲全國,同比漲了20.6%。
這個消息是對準備購房者的又一沉重打擊。前段時間的消息說,一些大中城市的房價出現下降勢頭,這給無房者帶來希望。或許有房的人很難想象,那些一線城市的“漂”者們對房價躥升是怎樣的憤怒和絕望。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指出,中國近年頻頻出台的調控房價措施,很可能創下世界之最。但中國一線城市房價上漲之猛同樣處在全球的“領跑”之列。中國政府無所不能的調控力似乎在房價上跌了大跟頭,上屆政府“促使房價合理回歸”的公開承諾打了水漂。
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房價已越來越演變成政治問題,這些地方的房價能否實現軟著陸不僅事關經濟穩定,也會影響社會穩定的質量。
如果一線城市房價以20%的速度漲下去,它形成大泡沫並且破裂是遲早的事。這是常識。房價猛漲意味著一部分人的巨大痛苦。房價一旦崩盤,它製造的痛苦面決不會更小,它對經濟的連鎖打擊有可能嚴重到“危機”級別。這一漲一崩的反覆可不是好玩的,決非經歷了風光,又回歸原點。
房價失控有可能迫使政府祭出高額房產稅等殺手鐧,或者成為一些人推動政府做這種決策的理由。必須指出,如果征房產稅讓中國普通中產階級家庭蒙受較大損失,它的負面效應一定會達到政治層級,中國解決高房價的過程就會演變成新問題出現的過程。
任何社會都有極端辦法壓住房價的瘋漲,我們探討的是努力以最小社會代價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軟著陸”。
減少調控房價的社會代價應優先考慮幾層利益。第一是要讓無房者享有購房的優先權和貸款優惠等;限制有房者再購房,尤其是投資性購房,但不應把人們已經購買的房屋作為調控重點。盡量以市場手段實現調控,行政調控需有輿論的較大共識做支撐。在政府、開發商和購房者之間,購房者的利益應放在前兩者的利益之上。
對照這幾條可以發現,以往房產調控措施中,有不少是相當合理的,比如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都上調,禁購第三套以上住房等。然而“限購”這一關鍵性措施在很多地方都沒有得到認真執行。人們不僅可以異地購房,還可在同城通過“做手續”購買第三套以上住房,房價上漲趨勢促使很多不需要購房的人也加入這一“投資”行列。
住房不是純商品市場,關於應讓它完全遵循市場規律的說法毫不現實,它的背後倒蠻像有特殊的“利益集團”。把中國住房分出幾種類型的建議看似合理,但做到它是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的社會工程。
關鍵是要把抑制房價從中央政府的決心真正變成各地政府的決心,把現有的合理調控措施做實,抑制並打擊違背調控政策的投資購房行為。中央應公開點名警告沒有完成房價調控目標的城市領導,甚至追責,懲處一些違背限購政策的房產商和中介機構。社會將因此對國家調控房價的嚴肅性產生更震撼的理解。
房價猛漲的表象之下有著極其複雜的利益結構,這才是壯士斷腕的真正痛處。然而現在出手狠一些,會避免今後社會無法承受的大手術。房價問題已經跳到了國家正常調控能力之外,它實際上是很嚴重的警鐘。中國治理必須補上幾乎被房價狂漲衝垮的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