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0月24日電/前扁辦主任、政治評論員陳淞山今天在美麗島電子報撰文說,最近,大陸涉台部門因為“蕭習會”、“王張會”、“馬習會”的新聞議題掀起了兩岸政治對話相關問題的熱烈討論,台灣的“陸委會”也趁勢公布最新的民調結果,有近7成5的台灣民眾肯定兩岸關係改善,有助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有近7成的民眾贊成兩岸官方直接接觸,而對於兩岸事務負責人的互訪,也有6成以上民眾支持。
顯然,兩岸執政當局都正在鋪陳其各自想要達成的兩岸工作政治目標,大陸著重在“如何開啟政治對話與談判”,而台灣方面則側重在推動“建立兩岸常態性的溝通與互動機制”以及“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主任的互訪會面”。兩者雖非殊途同歸,也未必沒有政治交集,但卻意味著雙方主政者其實都正在努力積累兩岸政治對話開啟的機會與條件,而“馬習會”的搭橋鋪路正是雙方想各自突破的政治窗口。
文章指出,上海兩岸和平論壇的舉行,雖然無法對兩岸發展發揮“定紛止爭”的政治作用,但經政治折衝後確認的“論壇紀要”臚列出10點共同意見與7點癥結問題,的確也鋪陳出未來兩岸開啟政治對話必須正視面對的政治方向與難題。簡言之,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最重要的政治意義與價值,是在於開啟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機制、探索雙方執政當局與各大重要政黨對兩岸政治議題的思維與主軸、創造兩岸政治對話的有利條件與氣氛以及提供解決兩岸政治難題與歧見的可能解決方法。可以預期,大陸當局配合馬政府“先經後政”的兩岸旋律已經有所更張,“政經並行”的對台號角已經響起,兩岸即將進入一個“準備政治對話”的新時代!
儘管馬英九在國慶談話中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似乎意味著馬英九傾向認同大陸當局對目前兩岸關係定調為“內戰遺留下來的雙方政治對立關係”,而間接否定台灣內部目前主流意見的“兩岸分裂分治關係”,但從兩岸和平論壇中親藍學者對“一中框架”與“中華民國”定位”的激烈辯論,以及親綠學者童振源教授力主“兩岸是管轄境內與境外的特殊關係,不是國內關係”、吳榮義董事長的兩岸“兄弟之邦”論調,顯然,紅、藍、綠對兩岸關係的定位與發展,目前仍然是各說各話、各彈各調,並沒有政治交集,毫無共識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