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銘傳大學教授兼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 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上海11月10日電(記者 黃博寧 魚莎莎)台灣銘傳大學教授兼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發表觀點說,台灣方面須以未來的眼光來處理眼前的島內爭議,否則有可能時不我待,終難再現昔日光景,北京當局亦可以未來自信的處理台海議題,包容兩岸關係。
楊開煌表示,有關“兩岸互設辦事處”的議題最早是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提出。從當時的大陸不可能有回應,到2008年6月12日海基會與海協會恢復協商後,由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非正式地提出,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主動回應,再到馬在2011年10月17日在競選連任記者會中,公開表示要推動兩岸海基、海協會互設辦事機構,並擺在“黃金十年”的願景中的情況來看,雖然兩岸互設辦事處仍沒有明確時間表,但已經取得很大進展。
從辦事處的性質來看,由於未來在兩岸所協商設立的辦事機構,是兩岸辦事處還是兩會辦事處性質上差別很大,所以正其名才能定份。“兩岸辦事處”是官方代表;而“兩岸兩會的辦事處”在性質上,只是接受官方委託,具有執行公權力義務的民間代表。一官一民,性質各異。
若是官方則爭議的重點,應在於是否明訂在“一中框架”或一中架構之下,因此,在“吹風”階段政府之間口徑一致是極其重要的基礎。否則,必將引來混亂,徒增不必要的朝野矛盾。反之,如果是民間代表,則基於“兩岸兩會”的設立、協商到當前十八項協議的簽訂,無一不是在“九二共識”之下完成,因此,邏輯上“兩岸兩會”在對方設立辦事處,只是將現在的業務行使的範圍,延伸至對方的領域,當然也是在“九二共識”之下設立,是“以民代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