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負面影響包括:首先,由於沒有從意識和觀念上定位兩岸關係,島內民眾與政府機構和社會各方面對於大陸究竟是敵是友無法區分,傳統冷戰思維仍主導台灣社會,在台獨分裂勢力的煽動下,很多人認為和平發展是“講假的”,是“權宜之計”;而台灣當局由於在兩岸關係的發展上顧慮重重,又受到島內反對勢力和美日等國際勢力干擾牽制,缺乏對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方向和正面論述,對此不聞不問。
第二,由於島內的這種政治氛圍,造成兩岸政治互信不足,島內民意雖然對能帶來現實好處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不反對,但“台灣主體意識”乃至“分離意識”也在不斷加強,嚴重影響了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以及政治互信的增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然遭受阻礙,難以深化。
第三,在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後,“易”的部分已經逐步解決,剩下就需克服“難”的部分。要解決“難”的問題,一是需要領導人有堅強的政治意志;二是需要有強大的民意支持;三是要有更堅固牢靠的政治基礎。兩岸的政治關係不改進、不發展,顯然難以實現兩岸關係政治基礎的構建和政治氛圍的改變,從而獲得強大的民意支持。從當前“兩岸服貿協議”在島內的審議過程看,已經可以看出這種負面影響的嚴重後果。
正是看到兩岸關係發展存在這些深層次問題,為進一步增進兩岸政治關係,擴大互信,大陸有關方面自去年起,推出“一個中國框架”的概念。“一中框架”是一個中國論述的最新發展,是中國大陸在台灣問題及兩岸關係長期的發展變化中,逐漸形成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理論論述,她既是大陸對台政策理論創新的產物,也是兩岸關係的核心議題,具有深刻的理論性和現實的實踐效用。
“一中框架”的核心內涵是兩岸同屬一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其次,是符合兩岸現行規定,體現了務實的精神,包涵對彼此法理系統和行政體系的默認和尊重,具有現實法理意涵。在一個中國原則之下,既有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法律體系,也有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治法律體系,包容並存,求取最大的政治公約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