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研究曹操身世“無聊”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14 12:40:11


  日前,復旦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關於曹操家族DNA的研究公之於眾,曹操的身世之謎通過現代基因技術破解。消息傳來,公眾反應各有不同。好古之人聞之欣喜,原來傳說曹操是夏侯氏後人或漢代丞相曹參的後代,現在真相大白;性喜科技之人雀躍不已,因為古人身世也可以用基因技術來確定了;不以為然的也大有人在,“拿錢驗證死了兩千年的古人族譜,無聊”。

  其實,這幾種觀點都不十分靠譜。對於一個歷史文化人物,決定其是哪個姓氏的族人重要嗎?如果重要,那麼重要之處是在於他頂著這個姓氏,還是他具有這個家族的基因?這樣的問題顯然不是遺傳學家能回答的。不過,單純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利用最新科學技術,解答歷史疑難,本來就是學術研究進步的表現,類似的案例多得是。至於是否屬於無聊之舉,那更值得說道說道:人類文明進步很大程度上真來自於“無聊”。

  考古學家尋找過往人類文明的遺存,特別重視兩樣東西,一是工具,代表當時人類達到的生產水平,某種程度上也就是“吃到了幾分飽”;二是裝飾品,特別是用於各種儀式的器物,因為這是少部分人類成員“吃飽”之後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表征。所以,吃飽很重要,但吃飽之後,會產生與吃飽不相幹的新需求,這就是同物質生產既相聯繫,又相區別的文化的誕生。

  其實何止古人,何止藝術,就是今人推崇的現代科學體系,在其發源地中世紀西方,也是因為教會資助“無聊”的人來論證“神的存在”,結果卻搞出了以“自然規律”取代“神的意志”的世界潮流。最近國家推出一項計劃,要重點培養100位將來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科技新秀。可尚未行動,質疑聲已起,因為全世界都知道,重大科學發明從來不是專門培養出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不是,諾貝爾本人也不是特意培養的。道理很簡單,培養別人的人需要比被培養的人對未來看得更準確,才能實現培養的目標,既然他能看得更準確,為什麼不直接自己幹?在各門學科裡,能從混沌之中找到前景的,大概就是數學家最有能耐,可以提出並證明各種“猜想”。可是,看似複雜的數學,其實是所有學科中“最簡單”的,因為永遠只探討一個元素——數。

  看准方向很難,但看准人還是辦得到的,所以才有了好多知名人物辦教育,才有了諾貝爾建立自己的獎項。但要讓被看中的人真能出點成就,最後還得讓他選擇自己喜歡、有感覺的事情。這種喜歡或感覺許多時候在外人看來確實都像“吃飽了撐的”那樣無聊。

  國家過去沒錢,科研經費只能往見效快的方向投,結果技術上有所進步,但基礎研究同世界先進水平的距離未見明顯縮短,甚至還有擴大,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現在國力大為增強,資金更是充沛,搞點基礎研究已經不是問題,唯一欠缺的是到哪找“閑得無聊”、有興趣搞看不出直接效用的基礎研究的人。沒人,再多的錢也堆不出研究成果來。從這一點上說,復旦大學做這麼個“無聊”的課題,倒讓人對中國學術研究的前景大為看好,所以,說到底還是件好事。(時間:11月14日 來源:新聞晨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