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9日電/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啟。如何把握這一輪改革的目標、方向?怎樣理解改革舉措、改革任務?重點領域重點突破,又意味著什麼……這些問題,群眾關切,幹部熱議。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於《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今天起,《新論》將推出特別策劃“學者說改革”,約請部分學者專家,圍繞改革《決定》,提供專業解讀、拓展背景視野。他們中的一些人曾走上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講堂,一些人曾參與《決定》起草,一批人長期關注中國改革。儘管解讀角度各有不同,但他們的看法可以為我們提供觀察的視角,以更好地理解把握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凝聚改革共識,激發奮進力量。
有的幹部存在畏難情緒,希望別人先改、自己晚改,對自己有利的快點改,對自己不利的慢點改。要防止這種從局部利益出發的“選擇性”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是指導新時期改革開放的綱領性文件,也標誌著中國已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階段。
政治路線確定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任務越重,越要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越要不斷提高領導和推動改革的能力,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在這場關乎國家命運的改革攻堅戰中,各級領導幹部是貫徹落實《決定》的主力軍,以果敢、堅忍、苦幹、實幹的精神和高超的智慧,做勇於改革的先鋒和善於改革的表率,是時代賦予各級黨員幹部的責任和要求。貫徹好、落實好《決定》,各級領導需要正確處理好五大關係。
第一,處理好改革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係。《決定》是我國歷史轉折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體現了“五位一體”統籌考慮和系統謀劃。一方面,這一藍圖是各個領域改革的有機統一體,另一方面,各領域改革相對獨立;一方面,改革到了全面推進的關鍵時刻,另一方面,各領域改革又必須抓准主要矛盾,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全局有全局的重點,條線有條線的重點,塊塊有塊塊的重點,制訂各個領域、地區改革的路線圖成了當務之急,能否重點突破也是保證全面深化改革順利推進的關鍵所在。上世紀90年代財稅體制、外匯管理體制、國有企業等重大領域改革的突破,有力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整體改革的推進,值得借鑒。
第二,處理好經濟增長速度與質量的關係。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質是更大程度地解放生產力,但解放生產力並非片面追求高速度。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更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發展觀。我國資源、能源、生態及生存環境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已深刻表明,通過深化改革實現有效益、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刻不容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