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國際空間站 |
中評社香港11月29日電/通過北京進入太空12月初中國首個“月球車”開始太空旅行時,歐洲航天專家們將密切關注。與中國聯合開展研究項目是歐洲航天局更大的目標,而借助中國飛船“上天”,則是一個“終極大獎”。
德國《南德意志報》文章稱,“這肯定是一個目標。”歐洲航天局載人飛行部負責人托馬斯·萊特說,“而且可能性不小。”不過,實現這樣的大計劃為時尚早。迄今為止,歐洲航天局如果想讓宇航員升空,總要先問美國宇航局。歐洲人和美國人只能從俄羅斯人那裡買下一個“聯盟號”宇宙飛船的座位。相關程序不僅複雜、昂貴,而且風險性大。
因此,中國項目不失為一個有意思的選項。迄今已向載人航天工程投入50億歐元的中國將在2018年開始建造一個60噸重的空間站。最晚在2022年,也可能在2020年就完成相關工程,而那正是國際空間站按現計劃報廢的時候。
歐洲人不願意袖手旁觀。現在歐洲宇航員培訓中心的3名工作人員正在苦學中文。此前,俄羅斯和歐洲均向中方提出邀請,參加國際空間站上的實驗。作為交換,俄羅斯和歐洲期待獲得在中國的飛船或空間站上進行科學實驗的機會。
這讓美國惱火。兩年前,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一個試驗匣子得以隨“神舟八號”飛船升空。相關人員表示,美方當時的反應絕不能說是積極的。不過到目前為止,美國還沒有勸阻歐洲人與中國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