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三峽工程試驗性
蓄水階段性評估項目組組長、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沈國舫院士認為,一方面因為上游不斷實施水土保護工程;另一方面,三峽上游新建了一系列水庫,對泥沙有一定攔截作用。他表示:“隨著上游新建各大水庫的蓄水攔沙和上下游水庫的聯合調度,三峽水庫的泥沙淤積總體會進一步緩解,三峽水庫可以在100年內維持200個億的庫容量。”
□焦點2
地質災害因水起?
第一年後災害銳減並趨緩
質疑:三峽地區歷史上就是地質災害多發區,記載的大型崩塌滑坡就有10餘處之多。三峽蓄水以後,庫區地質災害情況如何?
調查: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9月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至2012年8月31日,三峽工程庫區共發生新生地質災害災險情401起,其中湖北庫區112起,重慶庫區289起。在這401起地質災害險情中,絕大部分發生在試驗性蓄水第一年(2008年),占總數的83%。
此後,隨著庫岸逐步趨於穩定,地質災害發生率銳減,並漸趨平緩。
庫區2008年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地質災害“零傷亡”。
專家: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陳厚群院士表示,鑒於地質災害具有隱蔽性和突發性,水庫蓄水後兩岸高陡岸坡危岩崩塌險情難以發現預測,同時庫區近年來城鎮規模和人口的擴展,土地開發建設致災危險性不容忽視,對地質災害防治仍需高度重視。
|